近日,记者来到章贡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沙河园区青峰药谷配套设施项目现场,看到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在一栋8层高的配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前,工人们正抓紧进行后期室内装修和外立面施工。该项目共120间宿舍,预计今年9月交付使用。这是我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的一个剪影。
图为青峰药谷配套设施项目现场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平抑住房租金,推进职住平衡、产城融合,赣州新市民、青年人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初步形成“多主体投资、多渠道筹集”的局面,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新路子,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了国家住建部、省住建厅的肯定和推广。今年6月,我市因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成效显着,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强化三大保障 实现既定目标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赣州经开区的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现场,只见4栋员工宿舍楼拔地而起。该项目总投资约2.59亿元,在中国建设银行赣州振兴支行的支持下,项目贷款2亿元,解决了建设资金难题。这是我市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争取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金融信贷支持,为项目投资主体提供融资保障的一个典型例子。
图为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现场
近年来,我市把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作为提高民生品质、城市能级提升的重要工作,着重从组织、政策、资金三方面做好保障,由市城市住房服务中心负责组织推进,确保保障性租赁住房目标任务落实落地。
强化组织保障。市县两级分别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督查考核、调度约谈等工作机制。市政府把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纳入县级高质量发展考核内容,与各县(市、区)签订了任务书,全面压实工作责任。
强化政策保障。对符合规定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项目,明确由当地财政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100元的标准给予奖补,市级财政给予一定支持。在居住证或户口迁入、基本养老、义务教育等方面,承租的新市民、青年人享受户籍居民的同等待遇。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制定具体优惠措施,实现投资主体享受税费减免,水、电、气按居民标准执行,切实减轻投资主体负担。
强化融资保障。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住房保障部门、银行机构和投资主体之间实现定期对接、项目互通、信息共享。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分别与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争取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金融信贷支持,落实了融资总量不少于300亿元的贷款意向。同时,全市有7个项目申请专项债20.7亿元。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后,2021年10月赣州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全市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6.58万套的总体目标,筹集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市城市住房服务中心主任魏更新说,2022年,我市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67万套,已开工1.67万套。
明确租赁标准 解决住房难题
走进赣州经开区涌泉科技园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映入眼帘的是两栋员工宿舍楼,租赁对象包括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乘电梯来到宿舍内部,只见窗帘、床具、衣柜、空调、卫生间等基本生活设施齐全,可实现“拎包入住”。该项目将于8月底投入运营。
图为涌泉科技园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
“宿舍是统一户型、统一装修。户型以7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为主,70至90平方米的户型不超过15%,在产业园区及工业企业主要配建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同时,对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进行评估,按照不高于市场评估租金80%的标准确定租金。同时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运营期限不低于15年,确保承租户‘租得稳’。”赣州经开区房管所曾亮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市加快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针对新市民、青年人在居室户型、租金期望、租房年限等方面的需求,明确了相关标准。同时,坚持小户型、低租金、长租期,有效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租房贵、租房难、租不稳的问题。
“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大多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或青年务工人员,‘买不起房、租不好房’的问题比较突出。小户型、低租金房源能满足他们的基本居住需要,也能最大限度降低租金支出负担。同时,工业园区内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还能够解决员工在外租房上下班的奔波之苦,极大地方便员工,有效解决职工通勤成本高和职住不平衡问题。”曾亮说。
掌握供需现状 抓好房源筹集
“我市聚焦需求和供给两端,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摸底,掌握全市租赁住房市场供需现状、企事业单位存量土地和住房数据、投资主体筹集意向等基本情况,确定房源筹集渠道主要从两个方面精准发力。”市城市住房服务中心住房保障服务科何雷瑜介绍道。
首先,突出产业园区配(改)建,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近年来,随着我市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大力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入园企业和劳动用工数量快速增长。2021年,全市产业园区企业转移人数同比增长12.7%。
根据园区企业用工数量快速增长的实际,我市把房源筹集的重点放在产业园区配(改)建设上。2022年,全市80%以上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计划落实在产业园区内;“十四五”期间,将筹集产业园区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5.1万套(间),可满足14.2万产业工人住房需求,约占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55%,真正实现工人安居乐业、产业蓬勃发展。
同时,针对基层干部、教师、医护人员等公共服务群体人数多、住房比较困难的实际,我市充分利用存量房屋、土地进行改造和新建,完善配套功能,采取“定向筹集、定向配租”的方式,鼓励医院、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存量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精准满足基层公共服务群体住房需求。
安远县天心镇圩镇,有镇政府、供电、市监、派出所等职能部门和卫生院、中小学校及公办幼儿园干部职工约536人,小微企业工人约397人。为满足他们的住房需求,天心镇将2栋旧敬老院房屋改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53套,住房基础设施齐全,结构稳固,每个房间均带卫生间。项目建成后将极大缓解干部职工、小微企业工人的住房难题。
为让新市民、青年人住得安心、暖心、舒心,我市按照“十分钟生活圈,半小时经济圈”的居住要求,优化保障性租赁住房选址布局,通过税费减免、资金奖补、融资支持等,鼓励在产业园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大中型企业等单位及周边,交通站点附近等便利区域,以及城市建设重点片区,规划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如赣州经开区,就在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周边,重点布局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约1万套。
强化监管运营 打造宜居之家
眼下,赣州综合保税区网外配套宿舍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首期8栋楼房的主体已封顶,施工人员正在进行二期基础施工。据介绍,该项目规划建设20栋3479间租赁住房,可容纳约1万人入住;小区设有门楼、门卫、智慧安防系统等,还将建设员工餐厅、健身中心、商超、图书室、台球室、乒乓球室、娱乐电竞室、动漫城等配套设施,满足居住人员日常生活、活动健身等需求,周边还将建设商业综合体、学校、公交等公共设施。这些都是赣州综合保税区强化保障性租赁住房运营,打造“宜居之家”的具体举措。
近年来,我市围绕安居宜居的目标定位,优化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管理和运营服务,把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宜居之家”,从而提升新市民、青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落实保障性租赁住房监测评价体系为抓手,按照“标准化、模块化”要求,坚持全市“一盘棋”,市城市住房服务中心统一制定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实施细则》《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评审流程》等操作办法,规范从项目认定到承租退出的全过程管理。
我市将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纳入建筑质量精细管控体系,加强项目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着力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成“精品房”“放心房”。强化小区运营管理,推广实施人脸识别、车辆识别、消防监控、智能充电等。完善小区周边学校、商店、医院、交通等配套。推行“互联网+政务”,建设了在线服务平台,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业务“掌上办、网上办”,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更舒心。完善保障性租赁住房进退有序的人员管理机制,搭建承租人不动产交易预警平台,确保住房资源使用公平公正。
赣南日报记者刘庆元 实习生邱琳娜
通讯员 市城市住房服务中心 叶平 郑洁婷
来源:赣南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