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结果公开>政府工作报告

        在线检阅: 搜索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22日在mobile28365-365_bt365如何_beat365官网在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访问量:
        市长李克坚作政府工作报告。 记者郭芷汇 摄

          市长 李克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赣州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紧扣“六个江西”建设要求,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这一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系列活动隆重举办,《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实施,深赣对口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支持革命老区的4个重点领域实施方案全部出台并给予赣州重点支持,赣南人民倍感振奋、感恩奋进!

          ——这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市及时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扎实开展“大干项目、大抓落实年”活动,强劲开局一季度、强攻二季度、拼搏三季度、决战四季度,多数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省“第一方阵”,6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创历年之最!

          ——这一年,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全市上下众志成城,科学果断处置了多轮多点突发疫情,战胜了历史性强降雨和超警戒洪水,抗击了赣州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旱情,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影响和灾害损失,经受住了大战大考的严峻考验!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力稳经济大盘,向好态势更加稳固。投资力度加大,争取政策性开发性基金、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企业债、境外债的项目个数、资金规模、所占份额均列全省第一,526个省大中型项目、1499个“八大行动”项目完成投资分别占年度计划的133.3%、113.5%。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取得突破,赣南人民盼望多年的瑞梅铁路和长赣高铁、赣州最大水利工程梅江灌区开工建设,大广高速南康至龙南段扩容工程、寻龙高速建成通车,瑞金机场、五云码头主体完工,信丰电厂双机投运,新能源装机和年发电量全省第一,县县通管道天然气。消费加快恢复,全市发放消费券1.6亿元,“百城百夜”消费季比拼全省第一,网络零售额突破600亿元、领跑全省,跨境电商业务突破400万单、是去年的5倍。外贸稳量提质,赣州国际陆港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开通全省首列“铁路快通”中欧班列、中老国际班列、赣深城际高速货运班列,“赣穗组合港”正式运营,铁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9.2%;综保区进出口实现翻番,首进中西部20强。助企纾困有力,“亲清赣商”平台兑付惠企资金127.51亿元,市场主体净增8.5万户、总量达82.7万户。预计全年GDP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实际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增长9%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5%左右,出口总额增长30%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9%左右。

          (二)力推产业升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1+5+N”产业量质双升,获批创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跃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第60位、前移4位;稀土矿山停产6年后重启升级改造复产,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集群跻身全省唯一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规上营收首次突破2000亿元,南康家具获评省五星级产业集群,格力空调、吉利动力电池产品下线;规上工业企业净增202家、总量全省第一,新增营收超50亿元企业6家、超百亿元企业1家,总数分别达10家、4家;赣州经开区、南康区获评“四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赣州高新区“一区三园”改革获科技部批复实施。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运行良好,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赣州院士行活动成功举办,江西省现代家具、稀土2个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组建运行,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建成投运,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世界首列永磁磁浮空轨列车“兴国号”成功首发,金力永磁成为全球同行业首家“零碳工厂”,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井冈质量奖获奖企业实现“零”的突破,242家高新技术企业获认定公示,科技型中小企业净增564家、总量全省第二,入选省“独角兽”“瞪羚”企业21家、增长50%。获批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赣南脐橙链”入选工信部区块链十大经典案例,落户国家工信安全中心江西分中心,成功创建“千兆城市”,数字经济增加值有望突破1700亿元、保持全省第二,赣州跃居全国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第58位、前移4位。农业稳产保供,成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赣州活动;新建高标准农田63.2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冬播油菜42万亩,增长37%;生猪出栏保持在660万头以上;新增脐橙6万亩,赣南脐橙连续八年位居全国水果类地理标志产品价值榜首;新建设施蔬菜基地5.06万亩,新增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6家、24个产品获“圳品”认证、均居全省第一; 改造提升油茶林20.2万亩,承办首届江西油茶文化节,获批建设赣南茶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赣南茶油上榜国家区域品牌百强榜第49名、前进5名;引进开工投资超5000万元农产品加工项目25个;新增富硒高标准农业产业基地50个,全省首个富硒产业标委会挂牌成立;我市被列为全域创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市共建样板,信丰、全南、上犹、兴国、于都被列为县级先行标杆;于都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宁都获批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均突破7300亿元,新增上市企业4家;三百山晋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丫山入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于都获评全省首批“风景独好”旅游名县;南康家具市场入选全国十强电商示范基地,安远电商产业园获评国家电商示范基地,章贡、瑞金、赣县、石城列入全省县域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试点县,“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配体系实现县域全覆盖。

          (三)力抓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更加强劲。“放管服”改革全域试点有力推进,235项对标提升改革任务较好完成,“赣服通”5.0、“赣政通”2.0上线运行,118项市级权限“市县同办”、127项深圳事项在赣州“24小时自助可办”、69项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402项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1303项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承诺兑现”,374项包容免罚清单体现执法温度,“新官不理旧账”等四大专项治理共整治问题609个(件),营商环境评价居全省前列,对标大湾区打造新时代“第一等”营商环境入选全省十佳案例。重点领域改革蹄疾步稳,国资国企改革创新三年行动任务圆满完成,国有融资担保机构实现县域全覆盖,赣州银行完成增资扩股,普惠金改试验区建设通过国家中期评估,赣州经开区落地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市融媒体中心、市文化传媒集团、市人才集团、市供销集团挂牌运行,市属科研院所、公园景区、高铁新区、赣州国际陆港和中心城区城管、乡镇管理体制等改革稳步推进,乡村治理“积分制”、大余宅改试点、石城移风易俗等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安远入选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崇义成立全省首家湿地资源运营中心。开放合作走深走实,建立深赣对口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确定首批合作事项21项;与佛山、郴州、潍坊签订合作协议;成功举办进博会赣州专场活动、数字经济产业合作推介会和赣南脐橙、家具、纺织服装产业博览会等活动,签约项目421个、总投资3483亿元,引进百亿元项目8个,申报“5020”项目51个,获评全省唯一“中国投资热点城市”。

          (四)力促城乡融合,功能品质更加完善。“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正式启用。中心城区新(续)建7条59.1公里快速路,蓉江三路快速路全线贯通,蟠龙大桥主桥合龙,三江口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高铁新区综合交通路网加速成形,蓉江新区建成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章贡区上榜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市图书馆、文化馆新馆开馆;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1.88万户,改造老旧小区151个,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67万套,新(改)建污水管网225公里,改造老旧燃气管网110公里;入选全国城市体检样本城市、省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建设通过暗访测评,获评全省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先进设区市,石城、信丰、全南获评全省先进县。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农房突出问题有效整治,完成新农村建设点2649个,新(改)建农村公路755公里,安装农村路灯5.8万盏,完成农村改厕1.4万个、卫生厕所普及率高于全省11.9个百分点,会昌、上犹分别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全省示范县,安远获批全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瑞金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寻乌、崇义分别获评全省美丽宜居示范先行县、美丽乡镇建设先进县,龙南、全南获评全省“美丽活力乡村+乡宿”联动建设先行县。生态环境巩固提升,完成水土流失治理455.2平方公里,生态修复废弃矿山204.8公顷,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国家示范工程,改造低质低效林101.23万亩,省级以上园区绿色循环化改造实现全覆盖,万元GDP能耗下降3%左右,污染防治攻坚战“省考”获评优秀,中心城区PM2.5平均浓度全省最低,县(市、区)空气质量稳定达国家二级标准,水质综合指数保持全省前列,5个生态文明建设案例在全国推广,上犹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定南入选中国天然氧吧,宁都被列为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

          (五)力保民生稳定,群众福祉更加厚实。民生支出849.0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6%。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83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新增“七个位”38.31万个。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落实帮扶政策精准有效,“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更加稳固,脱贫户人均纯收入增长13.8%,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在全省率先实现医保按病种分值付费全覆盖,次均住院费用下降343元。城镇新增就业、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年度任务超额完成,来市留市就业高校毕业生2.18万人,就业服务示范区项目获评全国示范,赣州经开区成功创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工业园区。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7所、中小学校85所,江西师大附中赣江创新研究院分校开学,赣州职院“三校”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我市选手斩获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金牌,勇夺全省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团体第二佳绩。获省运会金牌数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国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定南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崇义入选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南方医院赣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市妇保院新院、市肿瘤医院门诊医技综合大楼投用,国内一流医院对口帮扶县级综合医院实现全覆盖。全面完成困难群众救助提标提补,在全省率先实施婴幼儿入托补贴政策,入选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获评优秀,长征学院、长征大剧院建成运营,红军小镇入选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一个人的长征》获“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华表演奖。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村村全覆盖。金融、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府债务控制在合理区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信访积案化解工作成效明显,红色治理、寻乌经验等市域社会治理品牌在全国推广,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势头得到有力遏制,扫黑除恶满意度全省领先,公众安全感、公安满意度连续四年全省第一。

          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有效发挥,退役军人事务、统计调查、审计、外侨、人防、科协、气象、消防救援、水文、民族宗教、老龄、慈善、红十字会、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全面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五型”政府建设取得更大实效,市苏区办、瑞金消防救援大队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1人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启动“八五”普法,《mobile28365-365_bt365如何_beat365官网在线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条例》颁布,完成《mobile28365-365_bt365如何_beat365官网在线扬尘污染防治条例(草案)》立法审查,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12件、政协提案640件。认真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十周年“回头看”活动,深刻汲取龚建华、肖毅等案件教训,扎实推进省委巡视发现涉及政府职能方面问题整改,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在于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在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拼搏进取!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市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人员,向中央和省属驻市单位、中央和国家对口支援单位及全体挂职干部,向所有关心支持赣州发展的各界人士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需要说明的是,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三重压力和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影响,我市和全国、全省一样,稳增长压力加大,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4项指标增幅虽然有望位居全省前列,但预计低于全年计划。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偏低,产业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大企业、大项目仍然偏少,县域经济整体偏弱,开放合作水平不高,消费有待加速回补,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安全生产等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少数干部思想不够解放,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时有发生,等等。我们一定全力改进工作,决不辜负人民期待!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做好明年工作意义重大。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力推进“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赣州的新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7.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以上,实际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增长8.5%以上,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稳中有进,出口总额稳中提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推动工业倍增升级

          厚植产业集群优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瞄准产业高端、产品终端、科技前端,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壮大“1+5+N”产业集群。现代家居产业重点推进家具家电家装深度融合,运营好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建设国际家居总部经济区、会展中心,引进顾家家居等龙头企业,推动A家家居等头部企业项目投产,推进“百城千店”计划,力争产业集群营收达2800亿元。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重点推动稀土产业向高性能磁性材料和永磁电机、钨产业向硬质合金及刀钻具、铜产业向高精铜箔延伸,加快中科三环、江钨产业园等项目投产,力争规上工业营收达23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围绕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汽车电子等领域,推动富士康、大族数控等项目建成投产,力争规上工业营收突破2000亿元。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统筹全市锂资源开发综合利用,加快孚能和吉利科技动力电池、佳纳能源、天能新能源、纬景储能、中科锂业等项目建设,支持国机智骏引进战略投资者,构建涵盖锂电二阶材料、锂电一阶材料、锂电池到综合回收利用的锂电新能源全产业链,力争规上工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纺织服装产业重点向数字化、智能化、品牌化升级,加快深圳时尚产业园、于都均安牛仔智造产业园、面辅料和服装交易市场等建设,力争产业集群营收达1300亿元。医药食品产业重点引进高值医疗器械、诊断试剂、医学影像、细胞治疗、宠物健康等领域项目,实施预制菜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力争规上工业营收达350亿元。

          狠抓企业项目建设。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42个、年度计划投资1571亿元,开工格力小家电生产基地等312个项目,续建中金电子等130个项目,竣工投产威高集团南方制造基地等208个项目。深入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行动,支持存量企业技改扩规、兼并重组,实现“老树发新芽”,新增入规企业300家以上,新培育营收50亿-100亿元企业6家、超百亿元企业3家。

          增强园区承载能力。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支持赣州经开区建设一流国家级经开区、营收突破1600亿元,推动龙南经开区营收达580亿元、赣州高新区营收突破500亿元、瑞金经开区营收达360亿元,支持定南创建国家级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类示范基地。落实国家级开发区认领市级管理权限指导目录,推进“政区合一”改革,推动8个省级开发区扩区调区。深入实施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行动,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支持“工改工”试验,加大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和“腾笼换鸟”力度,提高标准厂房入驻率。

          全域推进数字赋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建设数字经济重点项目110个、完成年度投资640亿元。推进数字经济集聚区建设,提升5G、大数据、信息安全、区块链技术等产业园承载能力,加快建设赣深数字经济走廊,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达1400亿元。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工程,推动“产业大脑”建设、“5G+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每个县(市、区)培育上云标杆企业2-3家,全市规上企业上云覆盖率达80%以上。

          (二)坚定不移强化科技创新赋能

          强化科技战略支撑。争取获批组建国家稀土技术创新中心、稀土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重大疾病新药靶发现及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国家医药科创中心、自然资源部离子型稀土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提高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实施工业技改项目400个,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750家,新认定“独角兽”“瞪羚”企业20家、“专精特新”企业100家。推进科技计划项目“包干制”试点,实施一批“揭榜挂帅”制项目,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发挥职教联盟作用,加强与湾区职业(技工)院校合作,支持各地办好骨干职业(技工)院校,加快和君职业学院二期、远恒佳职业学院等项目建设,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和技术能手。深入推进部省共建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支持江西理工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赣南师大申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赣南医学院更名大学、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专升本。与江西财大合作共建数字设计现代产业学院,争取开办赣州研究院。吸引2万名以上高(职)校毕业生“留赣干”,力争留赣就业毕业生占比达50%以上。

          广聚创新创业人才。全面落实人才新政,实施重大人才行动,组建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全国重要的人才集聚中心和创新高地。市场化专业化运营市人才集团,建好线上线下“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推进人才小镇建设,新建一批“国字号”人才发展平台、人才飞地、周末工程师人才驿站。常态化开展“双招双引”,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领军团队300个、产业急需紧缺人才6000人。

          (三)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抓好40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实,确保营商环境达到全国一流水平,擦亮“干就赣好”品牌。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深化“市县同权”、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等改革,升级“赣服通”“赣政通”赣州分厅、“亲清赣商”、智能审批等平台,实现95%以上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90%以上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可办,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直达企业。扩大“跨省通办”范围,上线“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事项200项,推出免证办理事项150项,建设“无实体印章”“无纸质证明”城市。探索建立深赣政务服务“全域通办”机制,扩大“深赣通办”自助服务区试点,打造“跨省通办”全域合作示范区。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信用环境建设,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持续开展“新官不理旧账”等专项治理、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区建设,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升级版,落实完善惠企政策和政企圆桌会、惠企稳岗保运行等机制,全力助企纾困。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创新攻坚行动,加大市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力度,加强国资监管和风险防范。深入实施零基预算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配套推进市区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巩固融媒体中心改革成果,开展传播力提升年活动。深化农业农村“三改合一”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规范管理三年行动,抓好乡镇“一级财政”试点。加快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增强为农服务功能。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实施深赣对口合作五年行动,推动合作事项落地见效,加快深赣港产城一体化合作区建设,积极与深圳等大湾区城市共建“飞地”产业园区;加强农产品供销合作,培育认证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和“圳品”各10个以上;建设深赣两地红色教育培训首推基地,推进饮水思源·香港青少年国民教育基地提标升级,打造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深入开展招商引资“赛马比拼”,加大平台招商、资本招商力度,办好“央企援赣”“粤企入赣”等活动,引进投资超2000万元项目400个,其中百亿元项目10个、50亿-100亿元项目20个、20亿-50亿元项目40个,实现省考核认定“5020”项目40个以上。培育壮大外贸经营主体,高质量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深化口岸“三同”试点,完成综保区规划调整建设并通过国家验收。

          (四)坚定不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实产业就业创业帮扶,强化产业联农带农益农作用,推动就业帮扶车间稳定发展,确保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投入产业比例不低于60%、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生产经营性收入有较大提升。加强“三类人员”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持续实施防返贫保险,充分发挥帮扶政策综合效益,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加快补齐重点帮扶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提升脱贫群众生活品质。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52亿斤以上。严守耕地红线,推进“旱地改水田”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55.2万亩,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三年行动,新增脐橙5万亩、设施蔬菜4万亩,改造油茶林20万亩、毛竹丰产林6万亩,生猪出栏660万头以上;引进投资超5000万元农产品深加工项目15个以上,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新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提升农业设施化水平;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项目建设,建强农业经营体系。持续打响富硒品牌,培育富硒功能农业重点县,推进富硒产品国检中心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富硒农产品供应基地。大力培养乡村产业人才,力争培育高素质农民5000名、农村实用人才10万人以上。大力发展乡镇经济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力争90%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0万元。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支持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大力推进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建成示范镇20个以上。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分类推进农房突出问题整治,常态化管控和营造赣南乡村建筑风貌,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完成15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改)建标准化农村户厕5.65万个。接续开展乡村振兴行政村“扫一遍”行动,推进915个行政村、2600个新农村点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800公里,加快县通乡镇公路升级改造,开展“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和示范市、县创建。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基本实现25户以上自然村路灯全覆盖,5G信号覆盖重点行政村。开展乡村治理体系试点示范,加快“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深化移风易俗,打造善治乡村。

          (五)坚定不移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优化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深化革命老区交通强国试点,强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基础支撑,建成瑞金机场、信雄高速、五云码头,加快瑞梅铁路、长赣高铁、遂大高速、大广高速吉安至南康段改扩建、黄金机场T1航站楼二期改造、G105中心城区改线二期等项目建设,开工寻全高速西延、兴樟高速、济广与厦蓉高速会昌联络线、龙南G105绕城公路、城西大道等项目,推动赣安寻高速、龙河联络线扩容、信丰电厂二期、黄金机场三期改扩建等项目前期工作。开工赣州500千伏变电站增容工程,力争闽赣异步联网、第二回入赣特高压直流工程布点赣州,推动赣县、寻乌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加快革命老区水利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创建全省首批水网先行市,推动中心城区、瑞金、龙南等重点城市防洪治涝达标建设,启动山塘水库整治三年行动,加快建设梅江灌区,推进营口水库和平江、桃江、平富等灌区及茅店、极富、寒信枢纽工程前期工作,提升防洪减灾、保供保灌和水资源配置能力。

          推动城市功能品质升级。强化市级规划统筹,完成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修编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加强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和风貌塑造。昂起中心城区龙头,加速推进五区一体化,新(续)建9条81.6公里快速路、6座跨江大桥、10条城市主干道;推动市城展馆建成开馆,完成市民综合服务中心、工人文化宫、新华书城主体工程;高品质打造蓉江新区“一区四中心”,加快高铁空港新区37个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完善三江口片区基础设施,促进中心城区组团式、多中心发展。深化城市更新试点,改造老旧小区125个,持续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开展完整居住社区试点,布局一批生活服务综合体、社区连锁店和特色小店,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万个,确保无物业小区物业服务覆盖率达85%以上。完成市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主体建设,建成城市大脑一期、五区一体智慧停车系统,开展高品质智慧社区建设试点,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推动新一轮国家卫生县(乡镇)创建,抓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打造洁净舒适生活空间。

          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推进商贸消费提质扩容三年行动,提振大宗消费,拓展首店、会展、赛事经济等消费新场景,打造2个核心商圈,建设水西商街等特色商业街区,开展“赣品网前冲”系列电商营销活动。深入实施“引客入赣”工程,抓好方特二期、七鲤古镇等项目建设,支持石城温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动露营旅游休闲、民宿产业发展,办好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完成普惠金改试验区建设三年任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新增贷款800亿元以上、总量突破8000亿元,新增上市企业5家。启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推动县域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试点,完善城乡冷链物流骨干网和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商业流通体系建设,打造商贸物流产业链升级版。

          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出台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扬长补短,支持各县(市、区)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加大扩权强县改革力度,赋予县域经济发展更大自主权。支持县域首位产业、特色产业发展,培育壮大建材、玻纤、氟盐化工等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工业强县、农业强县、商贸强县、文旅强县,提高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比重。健全农业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加快县域人口集聚。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县城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引导各县(市、区)比学赶超“参照地”,力争经济总量和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在全省争先进位。

          (六)坚定不移加快美丽赣州建设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推进新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确保中心城区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7微克/立方米以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5.1%以上,地表水省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7.3%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以上。扎实推进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建成投用南康、龙南、崇义、寻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加快实施中心城区生活污水治理厂网一体化等项目,确保中心城区、县(市)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分别达50%、40%以上。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示范区建设,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99.16公顷、低质低效林改造10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400平方公里、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7.26万亩,创建1-2个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深化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巩固禁捕退捕成果,加快上犹、寻乌、龙南绿色发展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升级版,抓好20条(段)幸福河建设,推动落实第三轮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工作,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进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支持南康、龙南经开区碳达峰试点,强化能耗双控和“两高”项目管理。全域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深入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推进崇义、全南、上犹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试点,加快会昌、崇义林业碳汇试点,抓好定南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争创1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七)坚定不移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推进高质量就业服务示范区建设,建立全市统一的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打造“一县一品”创业孵化基地。多渠道支持灵活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万人。开展星级仲裁院建设,加大欠薪治理力度,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落实各项收入分配政策,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推进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参保,加快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1个公立示范医养结合机构,80%以上乡镇(街道)敬老院达到一级或二级标准。加强住房保障,改造城市棚户区3.69万户,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1.49万套,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全面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扎实做好妇女儿童工作,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继续做好城镇困难群众解困脱困工作,做到应保尽保。

          全面推进健康赣州建设。坚决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着力保健康、防重症。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新院区建设,建成市第三人民医院新院、市第五人民医院传染病重症大楼,推进5个疾控中心、11个基层医疗卫生项目、36个县级医院建设,推动县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三大中心”、县级公立中医院全覆盖,支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加快构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稳定和优化基层公共卫生、乡村两级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家庭服务中心20个,筑牢健康赣州的家庭基石。

          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大力推进托育服务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1个公办托育机构,新增托位7387个;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4所、中小学校71所,新增园位9500个、学位5.1万个,巩固提升“双减”成效;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规范民办教育,办好特殊教育,发展继续教育、老年教育;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不低于”政策,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鼓励发展红色文化创意产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升级为“江西省采茶戏剧院”,支持举办赖声川戏剧季,加大革命遗址抢救性保护修缮力度,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赣州段建设,实施姚衙前等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加强赣南围屋保护利用,办好第32届世客会。推进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举办市第六届运动会,建成市全民健身中心一期,支持定南足球、全南攀岩、石城冰球、南康滑翔伞、于都体教融合等特色体育发展,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积极创建全国足球改革试验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守牢安全稳定底线。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扞卫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持续深化双拥共建。扎实做好新时代民族宗教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序化解政府隐性债务存量,推动政府融资平台优化升级;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完善金融风险处置和长效防控机制,有效治理逃废债行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防灾减灾救灾,深化基层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和应急治理,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设国家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综合试验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网络舆情监测能力建设和矛盾纠纷化解,深化“红色文化+社会治理”,建设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建设更高水平平安赣州、法治赣州。

          (八)坚定不移落实党建质量过硬行动

          践行政治忠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扞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工作要求。牢记“三个务必”,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加强新形势下“五型”政府建设,打造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

          坚持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政务公开,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确保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

          强化作风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70件民生实事。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让“四不两直”成为常态,进一步减轻基层负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争创新时代“第一等工作”。

          严守廉政底线。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勤廉赣州建设,打造廉洁政府。做好基层“三保”工作,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强化绩效管理,用政府过“紧日子”换群众过“好日子”。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认真抓好巡视、审计等反馈问题整改,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新征程催人奋进,新使命重任在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赣州而团结奋斗!

          附件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注释

          1.六个江西:创新江西、富裕江西、美丽江西、幸福江西、和谐江西、勤廉江西。

          2.三大战略:推进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3.八大行动:工业倍增升级、科技创新赋能、深化改革开放、乡村全面振兴、城市能级提升、美丽赣州建设、提高民生品质、党建质量过硬行动。

          4.4个重点领域实施方案:《“十四五”支持革命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十四五”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十四五”推动革命老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十四五”支持革命老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实施方案》。

          5.6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mobile28365-365_bt365如何_beat365官网在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模式探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及会昌县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工作,信丰县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6.1+5+N:培育现代家居1个产值超5000亿元,电子信息、有色金属、纺织服装、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医药食品等5个超2000亿元,建材、化工、通航等N个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

          7.井冈质量奖:经中央批准,省人民政府主办的江西省最高质量奖项。

          8.“独角兽”“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指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大于10亿美元、获得过私募投资且未上市的高成长性创新企业;“瞪羚”企业指进入高成长期的企业,具有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的特征。

          9.千兆城市:在5G和千兆光纤两个千兆网络方面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城市。

          10.圳品:符合供深食品标准体系要求,由企业自愿申报并经评价合格的食品或食用农产品。

          11.“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配体系:由供销合作社牵头,组建面向买家(第一方)、卖家(第二方)、物流企业(第三方)提供县域末端配送服务的第四方物流配送企业,整合仓、货、车、线路、网点等资源,开展县乡村集中配送业务,打造“一点多能、一网通用、一体融合”的新型城乡供销集配体系。

          12.四大专项治理:“新官不理旧账”、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13.三区三线:“三区”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三线”指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14.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15.5个生态文明建设案例:mobile28365-365_bt365如何_beat365官网在线东江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上犹县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建设、寻乌县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样本、赣县区创新引领稀土钨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崇义县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16.七个位:就业岗位、托幼园位、上学座位、医疗床位、养老点位、停车车位、如厕厕位。

          17.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18.赣州职院“三校”:赣州职业技术学院、赣州农业学校和江西赣州技师学院。

          19.“百城千店”计划:到2025年,力争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建成200家以上南康家具品牌馆,在mobile28365-365_bt365如何_beat365官网在线外的县级以上城市建成1000家南康家具连锁专卖店。

          20.工改工: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对低效利用的工业、仓储、物流用地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造前后土地性质不变。

          21.产业大脑:以工业互联网为支撑,以数据资源为核心,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综合集成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创新链,融合企业侧和政府侧,贯通生产端与消费端的系统集成平台。

          22.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23.两个健康: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24.农业农村“三改合一”改革:统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土地制度、经营制度三项改革,以乡镇或村为单位在一个项目平台集中实施。

          25.口岸“三同”:进境与沿海同价到港、出境与沿海同价起运、通关与沿海同等效率。

          26.三类人员: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

          27.9条快速路:新建3条快速路为机场快速路南段、金龙快速路、飞翔路西延快速路,续建6条快速路为赣南大道快速路三标、赣南大道快速路四标、黄金大道快速路、东江源快速路北延、武陵大道快速路、沙河大道快速路。

          28.6座跨江大桥:蟠龙大桥、螺溪洲大桥、肖边大桥、创业大桥、平安大桥、汶潭大桥。

          29.10条城市主干道:黄金大道东延章贡区段、和谐大道(绕城高速连接线-蓝天加油站)、赣通大道(东江源大道-水西大道)、庄稼大道三期、华能大道、客家大道三江段、唐凤大道(科技大道-车都大道)、龙岗路(栖凤山路-虎笑岭路)、平安路(高陂桥-滨江路)、飞扬大道(武陵大道-和谐大道)。

          30.蓉江新区“一区四中心”:“一区”指将蓉江新区打造成为赣州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四中心”指总部经济中心、金融商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文化旅游中心。

          31.碳达峰“十大行动”:实施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4个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行动,配套实施节能减污降碳增效、循环经济降碳、科技创新引领、固碳增汇强基、绿色低碳全民、试点示范建设等6个保障行动。

          32.三大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急救中心。

          33.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不低于”政策: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34.六个身边: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活动、支持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赛事、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指导、弘扬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文化。

          35.保交楼:保障已售逾期难交付商品住宅项目完成建设交付。

          36.三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37.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