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结果公开>政府工作报告

        在线检阅: 搜索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22日在mobile28365-365_bt365如何_beat365官网在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访问量: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22日在mobile28365-365_bt365如何_beat365官网在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代市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年的主要工作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赣州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奋发有为、勇毅前行,较好完成了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四五”精彩开局。

          ——最令人振奋的是,赣州发展迎来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党中央、国务院深切关怀赣南老区,《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出台实施,对口支援、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顺利延续,支持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等“N+X”政策体系将陆续出台,赣州迎来新一轮重大政策利好!

          ——最令人自豪的是,赣南老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14.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个贫困县、102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不让一个老区群众在全面小康中掉队”的殷殷嘱托,赣南人民满怀信心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最令人鼓舞的是,办成了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要事。赣深高铁通车运营,赣南人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坐高铁直达大湾区的梦想,赣州深度融入大湾区“2小时经济圈”。中国稀土集团在赣州组建成立,不仅填补了江西无央企总部的空白,更将有力提升中国稀土产业的国际话语权。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入驻科研团队16个、专家人才233名,标志着全省首个国家级大院大所直属机构投入运行。这些历史性、突破性的成就,必将对赣州未来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综合实力显着增强。加大力度扩投资,实施省大中型项目445个、市重点项目249个、“大会战”项目843个,分别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43.5%、142.7%、136.6%;兴泉铁路建成通车,遂大高速开工建设,信雄高速全线施工,瑞金电厂二期全面投产,信丰电厂一期首台机组具备并网条件,西气东输三线开口供气,4个抽水蓄能电站、6个重大水利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多措并举促消费,发放电子消费券近6000万元,国庆假期赣州线下商圈热度增幅列全国68个大中城市第一位,获全省“百县百日”文旅消费季活动直播带货大赛第一名,网络零售额突破600亿元、占全省1/3,获评全省唯一国家特色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千方百计稳外贸,实现铁路集装箱吞吐量22.3万标箱、增长19.1%,跨境电商进出口订单81.1万票、增长8.1倍,赣州综保区外贸总量突破100亿元、增长280.5%。精准有效防风险,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金融和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经过不懈努力,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部高于年初计划,GDP增长9.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1.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实际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增长9.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6%,出口总额增长37.1%,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12.6%,这9项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6%、排名前移4位;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4169亿元,赣州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二)持之以恒促转型,产业发展量质齐升。大力推动工业倍增升级,规上工业实现营收4500亿元、增长30%,有色金属、电子信息产业规上工业营收均首次突破1000亿元,于都获评中国服装优质制造创新示范基地,南康家具获评全省五星级产业集群,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幅均达2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净增228家、达2478家、总量居全省第一,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34家、占全省20%,入选省独角兽和瞪羚企业21家、增长50%,净增营收超百亿元企业4家、总数达5家;赣州经开区营收超1000亿元,赣州千亿园区实现“零”的突破;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中国南方稀有金属贸易集散中心建成运营,赛宝实验室龙南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中心挂牌成立,中国(赣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稀土产品检测与溯源)获批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耕地保护得到严格落实,粮食生产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实现“十八连丰”;生猪复产增养恢复势头良好;新增脐橙8.87万亩,赣南脐橙品牌价值蝉联全国水果类第一;新建设施蔬菜基地8.36万亩,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赣州配送分中心,新增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6个、总数达48个,增量、总量均为全省最多;改造提升低产油茶林20万亩,建成国家油茶产品质检中心;成功注册“赣南高山茶”集体商标;全省首个富硒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批筹建,建成富硒示范基地110个;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家;赣县入选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瑞金被列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信丰温氏等大型畜禽屠宰和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推动服务业强劲复苏,方特主题公园火爆运营,江南宋城街区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全市旅游接待1.4亿人次、总收入1529亿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4.8%和8.5%;金融机构存贷比突破100%,新增上市企业5家、引进险资75.1亿元、均为全省最多,债券融资余额超千亿、创历史新高。

          (三)坚持不懈抓统筹,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三区三线”试划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预计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208平方公里、人口达207万人,新(续)建快速路6条、40.3公里,南河大桥改造二期工程通车,市综合文艺中心投用;全市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1.49万户,137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开工,新增绿道绿廊50.2公里、停车泊位5.1万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建成数全省第一,2项工程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入选全国城市体检样本城市、中国十大“心仪之城”,全国文明城市顺利通过复检,安远、上犹、信丰跻身全省文明城市行列,定南、大余、龙南获评全省美丽宜居示范县。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完成村点整治建设2812个,城乡环卫一体化第三方治理基本实现,自然村组实现保洁全覆盖,整改农村问题户厕3.8万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数及覆盖村庄数、省级森林乡村创建数均居全省第一,崇义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实施普通国省道升级改造66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建设2271公里,寻乌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安远入选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启动实施新一轮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国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完成,市“生态云+双碳”大数据平台建成试运行,成功争取全省唯一中央财政支持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中心城区PM2.5平均浓度全省最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全省第一,水质综合指数居全省前列,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入选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宁都、于都、兴国入选全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上犹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全南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石城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崇义三产融合做法入选全国“两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寻乌“废弃矿山综合治理”入选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四)坚定不移强改革,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对标大湾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全产业一链办、施工图审查等改革在全省推广,333个政务事项“全程网办”,90个高频事项“跨省通办”,44项惠企政策实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直达企业,已为1368家企业线上兑付惠企资金9379万元,创新实施异地招投标、企业“安静生产期”等做法,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等为市场主体减负161亿元,市县两级共召开政企圆桌会议113次、为企业解决困难问题535个,营商环境评价前进4位、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百户国企混改攻坚行动任务顺利完成,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兴国节约集约用地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成功承办第三届世界赣商大会、全国工商联携手知名民营企业赣州行、“粤企入赣”投资合作推介会等重大招商活动,新签约项目397个、总投资3159亿元,引进吉利科技、佳纳能源等“5020”项目23个,新引育产业领军人才30名、高层次人才531名、急需紧缺人才7996名。与广州、东莞、郴州签订合作协议,成功加入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赣州国际陆港实现国际贸易“起运港”“目的港”功能、入选国家“一带一路”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赣深组合港、赣州至东盟跨境直通车开通运营,龙南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获批,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

          (五)用情用力惠民生,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全年民生支出804.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7%,50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城镇新增就业8.27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8万人,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1所,建成投用学校73所、新增学位6.9万个,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全面消除;“双减”政策有效落地,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全省第一,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赣南科技学院、和君职业学院开办招生,赣州告别了无市属本科和民办高校的历史。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连续23个月无新增病例。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1.36万户监测对象全部落实帮扶措施,易地搬迁后扶“点长制”在全国推广,“防贫保”入选中国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市妇保院新院建成试运行,智慧医疗数字化平台正式上线。医保市级统筹改革做法获国家推广,入选国家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城市。城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覆盖81.7%的行政村。成功承办文化强省建设推进大会系列活动,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入选建党百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音乐舞蹈史诗《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入选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完成改造提升,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正式开馆,会昌革命历史纪念地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荣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定南获评全国县域足球发展典型。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任务。荣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先进集体。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获批全省首批食品安全治理示范城市,信访积案化解成效显着,宗教领域保持和谐稳定,扫黑除恶斗争形成有力震慑,公众安全感、公安满意度和法院满意度等指数居全省第一,检察院满意度和司法行政满意度居全省前列,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连续五届夺得“长安杯”。国防动员、国防教育、退役军人事务、统计调查、审计、外侨、人防、消防救援、科协、气象、残联、工青妇、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办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90周年、庆祝人民军工创建90周年赣州系列活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汲取奋进力量。持续深化“五型”政府建设,章贡、定南获评全省“五型”政府建设示范县(区),大力实施破解制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难题、提升政务服务满意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攻坚行动,建立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库,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地见效。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全面完成“七五”普法工作,颁布施行《mobile28365-365_bt365如何_beat365官网在线燃气管理条例》,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553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全省第二。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狠抓正风肃纪反腐,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

          各位代表,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市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人员,向中央和省属驻市单位、中央和国家对口支援单位及全体挂职干部,向所有关心支持赣州发展的各界人士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一年来的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折不扣推动中央、省和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扭住项目关键抓手,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坚定不移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设身处地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有“质感”;必须坚持实干担当,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努力干出新时代“第一等工作”。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总量不大、结构效益不优,创新能力较弱、竞争实力不强,产业链供应链仍然存在断点堵点,风险防控、安全防范、污染防治等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少数干部能力不足、担当不够、作风不实,等等。对此,我们一定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2年的工作安排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务必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按照省、市党代会部署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实际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增长8.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左右,出口总额量稳质升,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各位代表,以上目标充分考虑了经济发展形势、中央政策预期、我市经济发展态势和需要,体现了“稳住、进好、调优”的原则要求。今年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疫情仍然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加之我市各类政策叠加增效、重大项目积聚成势、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后发优势更加凸显。我们要牢牢把握机遇,用足用好用活利好政策,深挖“1+N+X”政策“富矿”,加大争资争项力度,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久久为功,奋力开创赣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狠抓工业倍增升级,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大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竞争力。

          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实施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力扩总量、优存量、引增量,全年完成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实现规上工业营收5600亿元以上。打造产业链链长制升级版,加速“1+5+N”产业集群发展,现代家居产业重点推动家居由实木为主向全品类、定制化、整装大家居发展,促进家具家电家装深度融合,实现集群营收3200亿元;有色金属产业重点掌控上游、做大中游、发展下游,加大战略性和优势资源找矿力度,推动稀土矿山复产,发挥中国稀土集团和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龙头作用,推动上下游企业集群集聚,拓展永磁电机、硬质合金刀钻具等应用领域,实现集群营收20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承接大湾区优质企业转移,培育有竞争力的细分领域集群,实现集群营收1800亿元、力争突破2000亿元;纺织服装产业重点向智能化、数字化、定制化、品牌化升级,完善专业市场、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服装学校等公共服务配套,引进大型供应链服务公司,实现集群营收1300亿元;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延伸“三电”、光伏等产业链,实现集群营收800亿元;医药食品产业重点做强“药品+医疗器械”双链条,加快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建设,发展大健康及宠物产业,壮大食品产业规模,实现集群营收800亿元。

          促进开发区提档升级。强化开发区主战场作用,新增2个500亿元开发区,全市开发区实现营收5200亿元以上,力争所有开发区在全国全省位次前移。实施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行动,国家级开发区引进30个、省级开发区引进15个亿元以上项目。深化开发区改革创新,实行“政区合一”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推进赣州高新区“一区多园”管理改革,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调区扩区,推动共建“飞地园区”“共管园区”。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进“两型三化”管理提标提档、节地增效、工业低碳行动,提高标准厂房利用率,建设宜居宜业的产城融合新区。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开展企业梯次培育行动,推动上下游协同、大中小企业协作发展,力争新培育营收超百亿元企业2家、超50亿元企业2至3家、超30亿元企业10家、“专精特新”企业100家、新建投产入规企业200家以上。完善和落实市县领导挂点帮扶企业、政企圆桌会议制度,持续开展“入企走访连心”活动,尽情尽力助企纾困。

          积蓄数字经济势能。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推进5G、大数据、信息安全、区块链技术等产业园建设,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和智能制造升级工程,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家以上,力争上云企业突破8000家,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二级节点应用,打造“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加快建设“城市大脑”,实现城市运行“一屏统管”、应急指挥“一键调度”、社会治理“一网共治”、普惠民生“一码智联”,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二)强化科技创新赋能,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力。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发展的“最大增量”。

          提升创新平台能级。高标准推进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建设,加快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积极创建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稀土国家重点实验室,谋划筹建“双一流”高校稀土学院。开展重点产业重大创新平台“清零”行动,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研究组建工业科研院所,大力推进“一园区一院所”,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省级创新平台载体20个。培育建强科技企业群体,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孵化独角兽、瞪羚企业20家以上。

          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设立企业技术革新奖,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占比提高到45%,力争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围绕“1+5+N”主导产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对接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实施5个左右“揭榜挂帅”项目,力争攻克产业技术难题20个以上。加快成果转移转化,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用好中科融合等平台,建强赣州科技大市场,建成中国(赣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积极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建设创新人才高地。围绕打造赣粤闽湘区域性人才高地、革命老区人才改革示范区、对接融入大湾区人才先行区,实施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人才政策,深入开展“双招双引”活动,探索“双聘制”“周末工程师”“第三方引才”等柔性引才模式,推动20个高层次人才产业园提档升级。探索实施院士培养计划,积极申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计划、省“双千计划”人选,力争全年引进培养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40个、各领域高层次人才400名。扩大学校、医院用人自主权,加大本土人才挖掘培育力度,建立乡贤人才档案,吸引2万名以上大学毕业生留赣回赣。弘扬工匠精神,培育“赣州工匠”。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

          (三)持续深化改革开放,迈出全方位融湾新步伐。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加速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

          打响“干就赣好”品牌。实施新一轮对标大湾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开展“放管服”改革全域试点,加强市级统筹,升级打造“赣服通”5.0版,全面落实“三集中三到位”要求,推出100件以上“一件事一次办”和“智能审批”事项,实现60%以上事项“一网通办”,扩大“跨省通办”范围,逐步实现赣粤两地证照互用、资质互认。按照“市级做了的、县级也要做到”的要求,推进“市县同权”等改革,加快实现同一事项“全市通办、同标准办理”,让企业和群众办事“不出县、不出园”。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创新三年行动,加大开发区、市属科研院所、职业教育、乡镇管理体制等领域改革力度。落实市场准入“全国一张单”管理模式,有序推动工商业用户进入电力市场,积极培育和发展中介服务市场。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探索创建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区。完善营商环境监督机制,开展“小鬼难缠”“中梗阻”问题专项治理。落实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新增40项以上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

          推进融湾合作升级。推动与大湾区城市建立对口合作机制,探索建设粤闽赣三省边界改革试验区。加快赣粤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抓好深赣港产城特别合作区物流仓储及配套、国际汽车小镇等项目,推动与东莞共建产业园,建设赣粤高铁经济带。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推动共建“科创飞地”、人才服务站。引进大湾区企业建立直供基地、发展订单农业,新增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0家以上。推进饮水思源·香港青少年国民教育基地提标升级。实施“引客入赣”升级版项目,每个县(市、区)打造一个特色乡村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

          构筑对外开放新优势。掀起大招商、招大商热潮,坚持党政“一把手”带头招商,主攻大湾区、长三角、海西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以商招商、乡贤招商、驻点招商,办好“三企入赣”“三请三回”等招商活动,引进“5020”项目30个、超百亿元项目7个以上,引进世界500强、国内200强、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70家以上。做大做强赣州国际陆港,推动与赣州综保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三区合一”,建设“一港多区”,推广运营“组合港”模式,申报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推动“赣货赣出”,促进“优进优出”,鼓励发展外贸新业态,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突破100万单。

          (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统筹推进“五个振兴”,在建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上取得更大突破。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巩固脱贫成果挂牌督办制度,坚决抓好国家后评估和省级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强化“三类人员”监测帮扶,确保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鼓励各地建立防返贫保险机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扎实开展控辍保学工作,优化调整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医疗救助资助参保政策,实现农村危房动态清零。抓实产业就业帮扶,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投入产业比例不低于50%,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全面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让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生活更上一层楼。

          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增强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确保549.9万亩耕地总量不减少、实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2.8万亩,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52亿斤以上,生猪出栏稳定在660万头以上。推进赣南脐橙提品质、强品牌,抓实柑橘黄龙病防控,开发新基地6万亩,认定标准果园12万亩以上。推动蔬菜产业扩面提质,培育壮大职业菜农队伍,巩固提升现有蔬菜基地,新建大棚设施蔬菜基地5万亩、露地蔬菜基地2万亩。深入实施低产油茶林改造提升三年行动,完成20万亩建设任务,抓好100个示范基地建设,举办首届赣南油茶文化节。培育壮大茶叶、白莲、三黄鸡、灰鹅等特色产业,推进全域创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扶持竹产业加快发展。加快国家富硒产品质检中心、富硒农业与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中心、富硒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富硒农产品供应基地。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大力发展生猪、家禽、果蔬等精深加工,推进城乡冷链物流骨干网等仓储保鲜冷链项目建设,把农产品产业链增值更多留在当地、惠及农民。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扎实开展示范乡镇创建,打造新时代“五美”乡村。完成705个重点村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加强农房管控,持续抓好赣南乡村建筑风貌特色保护与传承。启动村庄环境整治提升“扫一遍”行动,新选择2600个左右村点开展整治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安装农村路灯5万盏,完成农村改厕1.2万户、基本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村庄整治向功能品质提升迈进。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稳步实施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和规范管理三年行动,接续推进大余宅改国家试点,加快乡镇经济发展,力争80%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过20万元。深入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深化惠民绿色文明殡葬改革,持续推进移风易俗。

          (五)大力提升城市能级,展现省域副中心城市新面貌。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划定落实“三区三线”,推动区域优势互补、城乡融合共进。

          强化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推进革命老区交通强国试点,建成大广高速南康至龙南段扩容、寻龙高速及赣州港五云综合枢纽码头、瑞金机场主体工程,加快信雄高速、遂大高速、大广高速吉安至南康段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开工瑞梅铁路、长赣铁路、G105中心城区改线二期等项目,推动寻全高速西延、赣安寻高速、兴国至樟树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赣粤运河前期研究论证。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实现信丰电厂一期全面投产、县县通长输管道天然气,信丰电厂二期、抽水蓄能电站、“赣闽联网”输电工程前期工作取得实质进展。全面完成现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开工梅江大型现代化灌区,加快平江灌区项目前期工作,推进茅店水利枢纽、城乡防洪提升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项目建设,打造革命老区水利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促进区域板块协同发展。加速五区一体化发展,新(续)建7条快速路、16条城市主干道,加快建设现代会展中心,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动中心城区组团式、多中心发展,加强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和风貌塑造,高品质建设蓉江新区,完善起步区公共服务配套,大力发展金融商务、数字经济等现代产业;优化高铁新区开发布局,加快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实施机场、高铁西站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积极培育和发展高科技工业、跨境电商、现代商务、会展经济;高标准规划建设三江口片区,统筹河套老城区改造和水东、水西、储潭组团开发,打造赣州城市新名片。加快区域板块崛起,做强瑞兴于“3+2”经济振兴试验区产业支撑,推动“三南”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加快会寻安生态经济区生态长廊建设,推进大上崇幸福产业示范区幸福产业项目建设,支持信丰高质量发展示范先行,增强区域板块发展协同性。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构建各展所长、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新格局。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实施城市“微改造”,严禁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内树木,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151个,改造城市棚户区1.87万户,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新增停车泊位2.52万个、新建社会公共停车场按不低于10%的车位比例建设充电设施。深入开展城市“双修”,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面积占比分别达30%和95%,加强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积极申报海绵城市国家示范城市。推动韧性城市建设,加强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等重点场所设施安全和应急管理,完成中心城区110公里燃气老旧管网改造,开工生活污水治理厂网一体化工程。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启动新一轮国家卫生县城(乡镇)创建工作,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因地制宜推进县城建设,补齐市政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建设精致、整洁、便民、宜居的美丽县城。

          充分释放市场消费潜力。围绕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新一轮商贸消费升级三年行动,改善提升现有商业综合体和楼宇底商业态,建设一批特色商业街,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会展经济、赛事经济,擦亮赣南客家菜品牌,开拓县乡消费市场。促进文旅消费,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赣州段)、方特二期、七鲤古镇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推进安远三百山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余丫山和石城温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积极筹备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大力发展乡村民宿、休闲农业、生态康养等业态。推动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提档升级,引导信贷资金更多投向本地实体经济,新增上市企业5家。完善“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配体系,实现快递服务基本覆盖行政村,打造城乡高效配送升级版。

          (六)加快建设美丽赣州,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新提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拓展“两山”转化通道,建设全面绿色转型引领区。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实施新的“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提升攻坚战,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开展“幸福河湖”建设。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346平方公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407.85公顷、低质低效林改造100万亩,确保中心城区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6微克/立方米以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6%以上,地表水全省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8.6%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以上。推进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确保中心城区污水收集率提高5个百分点、处理率达95%,县城建成区污水处理率达9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4%,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99%以上。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启动实施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落实能耗“双控”制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支持“两高”企业技改升级。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积极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开展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培育壮大低碳、零碳、负碳产业。推动园区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强化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持续推动绿色生活创建,积极创建绿色出行城市,实现“全民减碳”。

          拓展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探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体系,抓好“两山银行”、“湿地银行”、林业碳汇试点,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度,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建立“污染者付费+第三方治理”等生态损害赔偿机制,健全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长效制度,打造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升级版。启动“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七)不断提高民生品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办好83件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就业岗位、托幼园位、上学座位、医疗床位、养老点位、停车车位、如厕厕位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更大力度促进就业增收。延续实施减负稳岗政策,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抓好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新增就业5.56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97万人,力争新增创业担保贷款20亿元以上。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积极维护农民工的“钱袋子”。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学前教育普惠园在园幼儿占比,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7所,新增幼儿园位9200个。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新(改、扩)建中小学校67所、普通高中18所,新增学位6.8万个;深化落实“双减”工作,加快体教融合,推动校外治理与校内提质联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精品高中,引进名校帮扶赣州学校。加快赣州职业教育集团组建运行,整合市级职教资源,办好赣州职教园区和骨干职业院校。支持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积极推动赣南师大科技学院和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合并转设本科高校。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动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改革教师评价,打造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全力守护人民健康。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守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固防线,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坚决筑牢全民免疫屏障。加快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建设,全力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成市肿瘤医院门诊医技大楼等项目,新(改、扩)建34个县级人民医院(中医院、妇保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国内一流医院对口帮扶县级综合医院全覆盖,实施村医大专定向生培养计划,稳定和优化基层人才队伍。

          优化公共文化体育供给。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改造建设城市和社区共享书房30个,推进乡村图书馆分馆服务点建设,打造“书香赣州”。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推进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和竞技体育“一县一品”工作,让群众参与体育运动、乐享健康生活。

          兜牢社会保障底线。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保,实现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员广覆盖。着力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健全城市“15分钟”养老服务网络,新增社区嵌入式养老院20个,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2200户,推动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常态化运营;落实三孩生育政策支持配套措施,推进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县级综合托育中心建设。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67万套、新筹集公共租赁住房1222套。开展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扎实做好城镇困难群众解困脱困工作,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掉队”。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全面提升国防动员能力,扛起政府备战职责,打造双拥共建“赣州品牌”。提高第六轮对口支援民族乡村工作成效,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坚持遏制增量和处置存量并举,推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按年度计划有序出清;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积极稳妥做好房地产领域涉稳风险防范处置,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高质量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任务,深入开展“打非治违”,推进重点行业领域风险识别和隐患治理,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物资储备,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启动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推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持续抓好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和信访积案化解,高标准建设农村“雪亮工程”、智慧安防小区,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纵深推进全民反诈,建设更高水平平安赣州。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树牢为民务实清廉新形象。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认真落实党建质量过硬行动,纵深推进“五型”政府建设,全面提升政府理解力、执行力、创造力。

          强化政治引领。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忠诚扞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赣州见行动”,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加强政府立法工作,严格依法履职办事,严禁滥用行政权力,严格规范文明公正执法,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始终用来为人民服务。

          锻造过硬作风。大力倡导“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能办不请示、不行要报告”,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让混日子的没有市场。积极开展“大干项目、大抓落实”年活动,坚决围绕“八大行动”抓项目,坚持每月一调度、每季一考核、半年一奖惩,确保“八大行动”落地见效。

          坚守廉洁底线。坚定不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决扛起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对项目审批、工程建设、资金拨付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监管,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让忠诚干净担当在全市政府系统蔚然成风!

          各位代表!风好正扬帆,奋进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新时代“第一等”的发展态势和业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件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注释

          1.三区三线:“三区”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三线”指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2.安静生产期:每月1日至25日,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以及投诉举报、案件查处、上级交办等情形,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原则上不入园对企业开展行政执法检查。

          3.三大战略:推进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4.八大行动:工业倍增升级、科技创新赋能、深化改革开放、乡村全面振兴、城市能级提升、美丽赣州建设、提高民生品质、党建质量过硬行动。

          5.1+N+X:“1”指《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N”指支持革命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红色旅游等重点领域实施方案,“X”指相关配套政策。

          6.“1+5+N”产业集群:培育现代家居1个产值超5000亿元,电子信息、有色金属、纺织服装、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医药食品等5个超2000亿元,建材、化工、通航等N个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

          7.两型三化:“两型”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三化”指智慧化、绿色化、服务化。

          8.两个健康: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9.三类人群: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

          10.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11.能耗“双控”:实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

          12.六个身边: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活动、支持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赛事、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指导、弘扬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