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打造乡村振兴嘉善样板

        来源:水利发展研究发布时间:2022-04-13 10:05:04访问量:

        前 言

        浙江省嘉善县位于太湖经济圈、上海经济圈和杭州湾经济圈三圈相交处,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嘉善立足以水为脉、林田共生、城绿相依的生态总体格局,以河流湖塘水生态功能提升、水生态空间体系优化、河网水系结构完善、区域洪涝安全保障、水环境治理改善、河湖水系管控强化、特色产业发展联动为重点,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极大优化了区域生态与人居环境,促进了区域产业融合和转型升级发展,有力支撑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谱写了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Part


        基本情况

        嘉善地处杭嘉湖平原水网地区,属于太湖流域、运河水系,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县域总面积506.97平方千米,属于典型的感潮河网地区。区域内河网纵横,湖荡棋布,河湖总面积68.54平方千米,水面率13.5%,全县共有大小河道1958条,总长1646公里,大小湖泊33个。嘉善县产业特色鲜明,第一产业方面,底色良好,是长三角的“菜篮子”和浙江省的“米袋子”;第二产业方面,建立了精密机械、通信电子、节能环保为主的三大产业基地,木业、电声、五金紧固件、服装高档面料和纽扣生产规模较大,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第三产业方面,作为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从古至今形成的善文化赋予了旅游产业独特的优势。

        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为满足各类园区建设而填河、缩窄河道等占用水域的现象在嘉善时有发生,水体污染、河湖淤积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骨干河道、湖荡圩堤经多年运行存在防洪隐患,河湖管理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近年来,嘉善坚持需求引领、问题导向,通过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恢复河湖基本功能、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以河流水系为联系纽带,联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全域幸福河湖迭代升级,着力将嘉善打造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的先行样板区、长三角两省一市一体化示范区绿色生态的典型示范区、乡村振兴生态产业融合的发展引领区。


        Part 


        主要做法

        嘉善立足水网众多的空间格局,突出水空间要素在生态格局中的重要作用,统筹规划、综合施策,强化水域岸线规划管理,实施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突出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契合,带动周边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了“安全、生态、美丽、富民”的目标。其主要做法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强化水域岸线规划管理,还原生态重现美丽河湖
        嘉善县水利局与自然资源局共同编制《嘉善县水域保护规划》(2020—2035),明确河道重要等级、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保护水域,确保水域面积不减少,功能不减退。自2016年起,全县开展辖区内河道划界工作,目前县域所有河湖的划界工作基本完成,实现了河湖岸线审批和执法有据可依。为攻坚河湖“三区”难题,实施“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歼灭战,消灭点源污染,实现雨污分流,截至2021年6月底已完成全部9个镇(街)、12个工业园区及147个生活小区建设任务;依托“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等专项行动,自2018年起共拆除违建11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无违建河道创建237公里,实现了“零违建区”克难攻坚;开展全县河湖“清四乱”和“回头看”专项检查,并委托第三方持续开展遥感监测和无人机航拍,对新增河湖违法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实现河湖“零四乱区”常态化建设。此外,为加强跨界水体共保联治,与青浦、昆山、吴江三地共同签署一体化保洁框架协议、《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行政执法联动协作方案(试行)》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交界河湖范围、责任主体,定期开展四方协商、联合巡查合作打捞。
        (二)实施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打造宜居宜业水美乡村
        2020年,通过积极争取,嘉善县被选为2020—2021年全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之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统筹规划,科学谋划建设方案,以西塘姚庄先行启动区为核心和突破口,布局“一廊一环一带三片区”农村水系整治工程、防污控污及河湖管护工程,工程涉及河流65条,治理河道总长98.91公里,通过实施水系连通、岸坡整治、清淤清障、河湖管控、人文景观、防污控污,全县水系格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恢复了河流纵向连通性,河道行洪排涝顺畅,航道通畅,形成完善的防洪排涝体系,保护村庄23个,保护人口约5万人,除涝受益面积约7.8万亩,河湖生态功能得到恢复,重要河湖水质均已达到Ⅲ类,面源污染净化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不断提升。嘉善已先后创建1条省级县域美丽河湖、11条市级美丽河湖、16条市级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江南美景入画中,梦里水乡银嘉善”水乡画卷正在铺开,依水而居的百姓幸福感日渐增强。

        (三)“善水文化”注入美丽河湖,弘扬嘉善特色水乡文化
        嘉善作为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重要区域,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底蕴深厚,民间文化繁荣,“地嘉人善、敬业争先”的“善文化”代代传承。为给“家乡河”烙上文化印,嘉善深入挖掘洪家滩文化、渔文化、农耕文化等“善水文化”,已建成铁军精神红旗塘、洪家滩文化高浜、渔文化白鱼荡、农耕文化蒋家漾等以“善水文化”为载体的示范“家乡河”26条。为弘扬“家乡河”精神内涵,在汾湖建成嘉善水利陈列馆,成为展示嘉善劳动人民治水、护水、兴水历史的重要平台,在长白荡建成嘉善县水情教育基地,将节水护水展示及初心广场、世界之门等水文化元素融入湖中,截至目前,两个水文化教育基地已吸引参观者5000余人次。为激活“家乡河”水文化经济,着力讲好水故事彰显水文化,吸引高端产业和顶尖人才入驻,打造水韵文化祥符荡,助推西塘恒天文化产业落户古镇实现融合发展;打造吴越文化伍子塘,吸引华夏高铁产业新城进驻沿河两侧,吸引投资上百亿元;打造桃源文化北鹤水系,吸引总投资50亿元的商旅项目,引领文旅高质量发展。
        (四)美丽河湖带动绿色产业,水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嘉善县以治水为基础和纽带,集聚带动区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激发农村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通过湾里港、三泾港、洪泾港、东横泾港水系整治,规划魏塘农业经济开发区、中荷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吸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嘉善尚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经营主体签约入驻,撬动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及新农人约30.3亿元的产业资金投入,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实现长秀村等周边800户农户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动农资、运输等行业发展,对碧云十里水乡规划区约1100亩现状农用地形成辐射作用,推动新农旅项目在规划区内落地生根。通过打造西塘镇红菱村等61个水美乡村旅游示范点,大力探索发展河湖休闲旅游业,“点”“线”“面”全域旅游蓝图逐步铺开。目前已建成33个1A级景区村庄、6个3A级景区村庄,缪家村、北鹤村、荷池村、东云村、汾南村、三里桥村等一批网红村、特色旅游村陆续涌现。2020年,嘉善县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近300亿元,乡村旅游大发展的浓厚氛围逐渐形成。

        Part


        经验启示

        嘉善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有力地促进和支撑了区域产业扩展、融合、升级,将嘉善的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优势,其经验可资参考借鉴。
        (一)依托重大战略,凝聚治水政策合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出一系列流域区域国家重大战略,为科学治水提供了行动导向。嘉善作为浙江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排头兵,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探索跨区域联保共治,融合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规划、综合施策,着力打造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先行先试样板区、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示范区、乡村振兴发展引领区,以良好生态环境基底推动了区域经济升级转型发展,有力提升了区域整体竞争力。推进河湖整治,应充分利用国家战略和政策凝聚合力的优势和作用,主动衔接流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主动谋划、科学布局,凝聚各方合力,推动政策制度有效转化,为河湖问题的系统解决提供综合性的政策保障。

        (二)加强部门联动,统筹谋划综合治理

        加强部门联动,是破解分散治理、多头管理、治标不治本等难题,统筹协调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等问题的重要措施。嘉善在河湖整治中,水利、农业农村、建设和县生态文明创建办(治水办)等部门共同选点、综合规划、分步实施、各司其职开展全域整治工作,县水利局主抓河道整治,县农业农村局主抓岸边节点和绿化,县建设局主抓沿河绿道建设,县治水办统筹实施污水零直排建设。推进河湖治理,要着力加强部门间强力深入协同配合,统筹处理好水域与陆域、治水与兴水、乡村与城镇发展等关系,不同行业部门协调推进,综合施策,推动实现总体最优目标。

        (三)突出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特色产业

        治水从来不是一张药方管全部,各地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水资源特点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协调治理。嘉善在河湖整治中,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和水系特征,充分考虑一产二产三产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推进河网湖塘综合整治、水系及滨水空间格局优化提升。在姚庄镇第二产业接近饱和的情况下,依托湖荡水网田园风光,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在西塘水乡古镇文旅景点第三产业负荷运行的情况下,通过水系连通延伸整治,推动知名文旅产业向周边辐射、扩展和融合,打造“一环”滨水旅游环线。河湖整治要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战略性经济资源,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挖掘地方“水生态”“水景观”特色,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催生绿色“水经济”,大力推动和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的绿色产业结构和绿色产业链,将良好的河湖生态环境转化为深具潜力的城乡绿色发展增长极。

        (四)坚持开放共享,生态优势普惠群众
        开放共享是打通生态和经济循环圈,吸引社会资金,将发展红利更好惠及广大群众,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目标路径。嘉善以河湖整治为基础和纽带,开发魏塘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园、中荷现代农业产业园、恒天·祥符荡文创产业园等,中荷现代农业产业园与荷兰进行合作,吸引投资4.5亿美元,魏塘农业经济开发区有效撬动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及新农人约30.3亿元产业资金投入,带动了长秀村周边800多户农户劳动力转移就业,村民收入得到了极大提升,为实现村民共同富裕打开了新的局面。推进河湖整治,要秉持开放共享的态度,在资金投入、人员投入上,加大向社会开放的力度,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和政策,放大发展红利,利用土地流转租金、分红等多种形式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