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Part
Ⅰ
基本情况
嘉善地处杭嘉湖平原水网地区,属于太湖流域、运河水系,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县域总面积506.97平方千米,属于典型的感潮河网地区。区域内河网纵横,湖荡棋布,河湖总面积68.54平方千米,水面率13.5%,全县共有大小河道1958条,总长1646公里,大小湖泊33个。嘉善县产业特色鲜明,第一产业方面,底色良好,是长三角的“菜篮子”和浙江省的“米袋子”;第二产业方面,建立了精密机械、通信电子、节能环保为主的三大产业基地,木业、电声、五金紧固件、服装高档面料和纽扣生产规模较大,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第三产业方面,作为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从古至今形成的善文化赋予了旅游产业独特的优势。
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为满足各类园区建设而填河、缩窄河道等占用水域的现象在嘉善时有发生,水体污染、河湖淤积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骨干河道、湖荡圩堤经多年运行存在防洪隐患,河湖管理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近年来,嘉善坚持需求引领、问题导向,通过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恢复河湖基本功能、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以河流水系为联系纽带,联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全域幸福河湖迭代升级,着力将嘉善打造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的先行样板区、长三角两省一市一体化示范区绿色生态的典型示范区、乡村振兴生态产业融合的发展引领区。
Part
Ⅱ
主要做法
嘉善立足水网众多的空间格局,突出水空间要素在生态格局中的重要作用,统筹规划、综合施策,强化水域岸线规划管理,实施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突出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契合,带动周边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了“安全、生态、美丽、富民”的目标。其主要做法包括以下几方面。
Part
Ⅲ
经验启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出一系列流域区域国家重大战略,为科学治水提供了行动导向。嘉善作为浙江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排头兵,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探索跨区域联保共治,融合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规划、综合施策,着力打造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先行先试样板区、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示范区、乡村振兴发展引领区,以良好生态环境基底推动了区域经济升级转型发展,有力提升了区域整体竞争力。推进河湖整治,应充分利用国家战略和政策凝聚合力的优势和作用,主动衔接流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主动谋划、科学布局,凝聚各方合力,推动政策制度有效转化,为河湖问题的系统解决提供综合性的政策保障。
加强部门联动,是破解分散治理、多头管理、治标不治本等难题,统筹协调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等问题的重要措施。嘉善在河湖整治中,水利、农业农村、建设和县生态文明创建办(治水办)等部门共同选点、综合规划、分步实施、各司其职开展全域整治工作,县水利局主抓河道整治,县农业农村局主抓岸边节点和绿化,县建设局主抓沿河绿道建设,县治水办统筹实施污水零直排建设。推进河湖治理,要着力加强部门间强力深入协同配合,统筹处理好水域与陆域、治水与兴水、乡村与城镇发展等关系,不同行业部门协调推进,综合施策,推动实现总体最优目标。
治水从来不是一张药方管全部,各地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水资源特点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协调治理。嘉善在河湖整治中,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和水系特征,充分考虑一产二产三产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推进河网湖塘综合整治、水系及滨水空间格局优化提升。在姚庄镇第二产业接近饱和的情况下,依托湖荡水网田园风光,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在西塘水乡古镇文旅景点第三产业负荷运行的情况下,通过水系连通延伸整治,推动知名文旅产业向周边辐射、扩展和融合,打造“一环”滨水旅游环线。河湖整治要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战略性经济资源,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挖掘地方“水生态”“水景观”特色,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催生绿色“水经济”,大力推动和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的绿色产业结构和绿色产业链,将良好的河湖生态环境转化为深具潜力的城乡绿色发展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