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mobile28365-365_bt365如何_beat365官网在线被水利部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市水利局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河湖长制工作考核获得全省第一,在全省水利工作会上作典型发言。水利部、省水利厅在我市举办“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暨中央苏区水利史学习研讨会,确立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水利“六个第一”、“四个源头”的历史地位。上犹县、寻乌县获省政府“鄱湖杯”水利建设先进县表彰。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打牢安全基础,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一是强化农村饮水安全。针对农村季节性水量不足、水质不稳定、设施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百日攻坚行动”,投入2.59亿元完成495处农饮巩固提升工程,受益人口70.7万人。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组织各地完成规划编制,构建一体化管理服务模式,落实了主管单位、实施主体、供水单位。2021年实施项目30个,已全部完工,完成投资3.2亿元,占比106.7%,受益人口24.14万人。二是强化水利度汛安全。全市1006座水库、1125个水电站落实了责任人,指导调度大中型水库395次,减淹耕地2.6万公顷,减淹人口55万,减免直接经济损失1.66亿元,实现人员零伤亡、水库零出险、万亩以上圩堤零溃决,水利工程损失相比去年降低50%。三是强化水利工程安全。推进8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各地已足额落实资金1.9亿元,27座基本完工,52座正在施工,9座即将开工。完成全市953座小型水库安全运行和3234座农村供水工程监督检查。启动了智慧水利(一期)建设,构建全市水库监控网。
(二)坚持规划引领,重大水利项目实现突破
一是扎实开展水网规划和“十四五”规划编制。紧抓“十四五”窗口期,在全国设区市率先启动并完成水网规划编制,印发“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谋划15个重大水利项目、6座大型水库、23座中型水库、159座小型水库、2200公里河流治理。二是加快重大水利项目前期工作。打破近三十年没有重大水利项目的局面,梅江、平江大型灌区,营口大型水库,茅店、寒信、极富大型水利枢纽6个重大水利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即将全部进入国家发改委《“十四五”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总投资约638亿元。投资17亿元的瑞金梅江引调水工程已开工建设,投资47亿元的梅江灌区、投资60亿元的中心城区五江十岸防洪提升与生态修复工程、投资29亿元的茅店水利枢纽前期工作进展较快,力争明年开工建设。三是大力推进水利建设三年行动。2021年争取上级资金11.67亿元,全社会水利投入47.35亿元,分别同比去年增长9.7%、22.4%。全年实施水利建设三年行动项目259个,完成投资43.5亿元。完成河流治理项目26个,治理河长396公里。定南洋前坝、会昌石陂、石城七机排3座水库主体已完工,龙南茶坑、于都岭下、兴国洋池口、安远永镇4座水库正在施工。扎实推进102个重点水利项目百日攻坚。
(三)护佑“三江”源头,水生态文明彰显赣南特色
一是水土保持走在全国前列。全面完成全国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建设,mobile28365-365_bt365如何_beat365官网在线被水利部列为全国五个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之一,水土保持生态治理“赣州模式”得到中央环保督察组和水利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全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13.39平方公里,达到省级下达任务的163.55%。二是河湖长制有实有效。全市4604名河长巡河15.4万余次,督办解决清河行动问题392个。在全省率先全面建立跨地区河长制工作协作机制,与广东省韶关市、梅州市、福建省龙岩市、湖南郴州市、江西省吉安市等地签订了交界地区合作协议,实现跨界流域联防联控。全市重要水功能区和赣江、东江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三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实。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索了章贡区“供销合作社模式”。大余和南康完成全省第一例跨县域水权交易,宁都走马陂灌区和竹坑自来水厂完成了在省平台的水权交易。四是依法管水治水不断加强。开展水利资源领域扫黑除恶斗争,组织联合执法行动2276次、出动人员9386人次,查处涉砂案件68起。
(四)强化统筹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水文化建设扎实有力
深度发掘苏区红色水利文化,中央苏区水利史陈列馆正式开馆;水利部、省水利厅11月26日至28日在我市举办“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暨中央苏区水利史学习研讨会,水利部副部长田学斌、副省长罗小云和水利部有关司(局)领导等出席,确立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水利“六个第一”、“四个源头”的历史地位。推动章贡区福寿沟、瑞金红井申报全国水利遗产,推动崇义上堡梯田申报世界灌溉遗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以来,赣州水利事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但水利基础设施欠账仍然较大,支撑能力弱。主要表现在:
(一)水利工程短板仍然突出。全市水利工程保有量不足,水库数量仅占全省的9.3%,库容占全省的12%,兴利库容(22.21亿立方米)仅占水资源总量的6.6%,骨干渠道长度仅占全省的7.65%,与mobile28365-365_bt365如何_beat365官网在线面积、人口规模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二)防洪薄弱环节较多。缺少控制性工程,水患灾害风险点较多,还有83座病险水库需要整治、4868公里的河流需要治理。山洪灾害易发、多发,1762个自然村属山洪灾害危险区,影响约22.86万人。智慧水利处于起步阶段,水利工程管理科技水平滞后于监管要求,监测预警能力不足。
(三)农村供水保障能力有待提升。我市为丘陵山区,人口居住分散,供水工程水源主要取用山泉水和河道取水,蓄水工程供水量仅占总供水量的47%。千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占比77%,大部分建设标准不高、净水工艺不完备,暴雨或干旱天易出现水量不足、水质不稳定。农村人均用水量低,水厂水费收缴入不敷出,专业管理团队因管理成本高不愿介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投融资难度大、成本高。
(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护不到位。农业灌溉未成体系,农田灌溉工程设施还不完善,全市还有近2000公里小水渠和末级渠系需要修复改造。南方丰水地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难度大、进度较为缓慢,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模式改革创新不够。
三、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及打算
2022年,我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三大战略、八大行动”部署,按照“一年起好步,三年上台阶,五年走前列”目标,朝着将赣州打造成为赣粤两省“优质水塔”、名副其实的不涝之城和沟通长江珠江水系重要节点迈进,奋力推进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推动乡村振兴、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更为坚实的水利支撑。
(一)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构建安全有效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抓实水旱灾害防御,紧盯水利工程和山洪灾害等重点,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落实一库一策度汛方案,完善流域水库群洪水联合调度机制和超标洪水防御预案。按照明后两年任务一年完成的目标,2022年完成现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争开工建设中心城区五江十岸防洪提升与生态修复工程,投入4.1亿元实施上犹县安和乡、崇义县长龙镇等15个河流治理项目及大余县吉村镇沙河村、龙南市临塘乡水口村等4个洪患村镇治理项目,推动河岸稳固、河势稳定。建设完善的供水安全保障网络。巩固拓展农饮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2022年投入3亿元提升管网延伸及规模化水厂覆盖率,完善工程体系,同步推动一体化管理服务落实,探索符合赣南农村供水服务新模式。抓好饮用水水源工程建设,推进4座中型水库和5座小型水库建设,加大小微工程巩固提升投入。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护。力争明年完工兴国长冈等4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构建“四项机制”“两大体系”,保障农田水利工程“有人管、有钱管、管得好”。
(二)围绕实施水网重大工程,持续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以水利建设三年行动为抓手,用好用足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加强投融资和建管模式创新,着力破解公益性水利项目投资困难的问题,加快推动重大水利项目落地。力争梅江大型灌区、茅店水利枢纽2022年开工建设,加快寒信、极富水利枢纽、营口大型水库、平江大型灌区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将桃江大型灌区、瑞金梅江引调水工程等重大项目中期调整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加大与三峡集团、葛洲坝集团等央企、国企合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用好河道清淤疏浚砂石、新能源等资源收益,探索水利工程与其他资源一起开发的综合开发模式,促进水资源、水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增强水利发展内生动力。
(三)围绕保护“三江”源头,持续提升河湖生态治理能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维护源头区河湖健康。强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高标准建设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在水土保持政策制度、体制机制、技术创新、规律把握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加大连片崩岗治理开发,保持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态势,2022年计划完成治理面积500平方公里,巩固赣州在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火车头”地位。强化河湖长制实施。开展清河行动和河湖“清四乱”,加强巡河督导和督查考核,发挥跨地区河长制工作协作、“河长湖长+检察长”协作等机制作用,巩固治理成果,推动河湖长制更加有实有能有效,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强化幸福河湖建设。开展水生态文明乡村创建,推进上犹江幸福河流示范工程建设,打造一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河湖样板。
(四)围绕构建现代化管理体系,持续提升水利工程监管能力。以标准化、物业化、智慧化为抓手,打造水利工程管理赣南模式。推行标准化管理。借鉴广州、深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理念、标准和模式,先在宁都县探索全过程咨询“1+N”模式,逐步在全市推广全过程咨询、飞检及质量监督巡查等第三方服务,探索建立可覆盖项目进度、质量、安全和投资管理的可视化管理平台,压实工程参建各方责任,实现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跨越。推行物业化管理。推广南康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大带小”等模式,逐步推进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实现水利工程管护专业化社会化。推行智慧化管理。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加快构建全市水库监控网,探索构建水利、水文、水保三位一体的智慧化网络。
(五)围绕打造“三色”文化品牌,持续提升赣州水利在全国的影响力。用好“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暨中央苏区水利史学习研讨会成果,深度挖掘和弘扬红色、古色、绿色水利文化,科学编制水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深化中央苏区水利文化研究,持续举办水利文化研讨会或高层论坛等活动。推动福寿沟防洪排涝系统、瑞金红井旧址群列入全国水利遗产,推动崇义上堡梯田申报世界灌溉遗产,力争建设全国水情教育基地。立足赣州三江源头区位优势,打响源头品牌,扩大在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水利系统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