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mobile28365-365_bt365如何_beat365官网在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mobile28365-365_bt365如何_beat365官网在线“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来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时间:2021-10-09 07:58:25访问量:
        分享到:

        赣市府发〔202111

        mobile28365-365_bt365如何_beat365官网在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mobile28365-365_bt365如何_beat365官网在线“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驻市各单位:

        现将《mobile28365-365_bt365如何_beat365官网在线“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2021930

        (此件主动公开)


        mobile28365-365_bt365如何_beat365官网在线“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二)发展环境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空间布局

        (一)一核引领

        (二)两翼齐飞

        (三)两组团协同

        四、重点任务

        (一)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现代金融

        2.现代物流

        3.研发设计

        4.科技服务

        5.服务外包

        6.人力资源服务

        7.现代会展

        8.数字信息服务

        (二)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

        1.文化旅游

        2.现代商贸

        3.健康养老

        4.教育培训

        5.家政服务

        6.体育服务

        7.物业服务

        8.中介服务

        五、重大行动

        (一)消费扩容提质行动

        (二)标准和品牌创建行动

        (三)优势企业培引行动

        (四)产业集聚壮大行动

        (五)产业融合提升行动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大要素供给

        (三)强化项目支撑

        (四)规范统计工作


        加快推进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规划以《mobile28365-365_bt365如何_beat365官网在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总遵循,根据国家《关于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江西省“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等文件要求制定,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25年。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以来,全市上下坚持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深入打好现代服务业攻坚战,坚持项目带动,积极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服务业发展呈现总量扩大、集聚发展、贡献提升、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

        ——总量规模稳步扩大。“十三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五年列全省第一,总量由937.35亿元增加至1841.37亿元,占GDP比重由43.2%提升至50.5%2020年全市服务业税收达226.88亿元,占全部税收比重达55.5%,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全市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与工业并重转变。

        ——重点产业发展加快。服务业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以消费拉动、金融支撑、文旅牵引、科技驱动为特征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84.48亿元,是2015年末的2.4倍。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较2015年末提高3.3个百分点。全市拥有5A级旅游景区1处,4A级旅游景区31处。科技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电商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经济社会效益显着。

        ——平台支撑作用增强。杉杉奥特莱斯国际产品交易中心、方特东方欲晓公园及龙泰安食品冷链加工产业园等一批填空白、补短板的服务业项目建成运营,“江南宋城”等项目加速推进。获批全国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等试点,赣州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等发展迅速,新兴服务业成为全市服务业的重要增长点。2020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8.0%

        (二)发展环境

        “十四五”期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化,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市服务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家政策机遇。国家战略导向和利好政策为我市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服务业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机遇期。

        ——交通巨变机遇。赣州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枢纽建设提速。“十四五”期间,mobile28365-365_bt365如何_beat365官网在线围绕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全面对标国家《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全国革命老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试点建设要求,加强对外通道联接,加快枢纽场站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航空枢纽工程,赣深高铁、兴泉铁路通车,为赣州服务业发展带来更大机遇。

        ——科技迭代机遇。新一轮科技创新红利不断释放,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突破和广泛应用,推动服务业智慧化发展。无人仓储、全场景刷脸支付、线上线下一体的社区生鲜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新模式加快发展,形成新的现代服务业集群和生态系统,赣州服务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人口结构变革机遇。“十四五”期间,我国面临人口结构的深层次调整,为服务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人口向城市集聚将进一步带动城镇服务业发展。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促进养老、健康类服务需求增长。三孩生育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刺激教育培训、家政服务等相关服务业发展。

        同时,我市服务业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与问题:一是发展层次有待提高,生产性服务业集约化、高端化发展不足,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品质化精细化不高;二是空间布局有待优化,中心城区核心地位不够突出,各地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层次差异较大,优势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驱动力不足;三是高端要素供给有待加强,且面对区域、城市日趋激烈的竞争,我市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外流严重,对服务业优化升级影响较大。

        综合研判,“十四五”期间,赣州服务业发展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全市上下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追赶超越步伐,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激发全社会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引领产业升级、改善民生福祉、增强发展动能,阔步迈向服务经济新时代。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抢抓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突出现代服务业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高端化、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活性服务业,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布局合理、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为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品质发展。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质量至上、标准规范,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不断丰富高质量的服务供给。

        ——坚持科学规划,特色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各地特色资源和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发展重点,推动不同地区服务业多样化、差异化发展,形成特色彰显、优势互补、功能协调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创新对服务业发展的驱动作用,营造创新环境,大力发展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推动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促进服务业各个业态之间渗透融合、协同创新。

        ——坚持项目带动,示范发展。聚焦服务业重点领域、重点产业,持续谋划引进优质服务业项目,扶持培育本土服务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带动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深化服务业领域改革,破除制约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化政策体系和发展环境。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业体系、市场规则体系,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延伸和功能拓展,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互补融合。

        (三)发展目标

        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显着提高,生活性服务业满足人民消费新需求能力显着增强,产业结构显着优化,区域竞争力显着提升,基本形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建成赣粤闽湘四省通衢区域服务业中心城市。

        ——总量规模显着增强。“十四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GDP年均增速1个百分点左右,服务业增加值规模突破30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54%。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等指标实现持续增长。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新兴服务业快速增长。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程度明显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贡献份额稳步增大。服务业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对全市税收的贡献率、服务业社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实现稳定增长,现代服务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集聚发展水平提高,要素吸附能力增强,辐射支撑作用显着,带动示范作用明显。服务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和市场增值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实现创新发展。

        1“十四五”mobile28365-365_bt365如何_beat365官网在线服务业发展目标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

        2025

        属性

        规模

        总量

        1

        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1841.37

        3000

        预期性

        2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50.5

        54

        预期性

        3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

        亿元

        247.3

        500

        预期性

        发展

        质量

        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684.48

        2475

        预期性

        2

        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

        %

        55.5

        60左右

        预期性

        3

        省级服务业聚集区

        31

        55

        预期性

        4

        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

        27

        50

        预期性

        5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21.66

        28

        预期性

        三、空间布局

        结合我市“一核五区”区域发展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充分考虑我市产业基础、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产业联动机制,突出发展重点,兼顾全域统筹,按照发挥优势、集聚发展、错位互补、突出特色的要求,积极优化内部空间布局,构筑“一核引领、两翼齐飞、两组团协同”的服务业发展空间格局。

        1“十四五”mobile28365-365_bt365如何_beat365官网在线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

        (一)一核引领

        结合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和中心城区五区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金融、商贸经济、物流经济、科技服务、文化旅游、特色服务经济等服务业,引导中心城区服务业持续升级提档,形成赣州服务业发展的主阵地、主平台和主窗口。

        章贡区:围绕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宜居宜业宜游活力区”的发展定位,突出做强金融商务、做活文化旅游、做特传统商贸、做大现代物流、做优健康养老,打造全市金融商务中心、文旅中心、教育中心、商业中心、大健康产业中心。

        南康区:围绕建设“世界木材和家具交易集散中心、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主战场”的发展定位,坚持创新为核,重点推动南康家具产业链优化升级,完善打造以多式联运为主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平台经济、体验经济等新兴业态,支持跨境电商、电商创业、电商直播等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聚力打造全国家居产业基地、世界木材和家具交易集散中心、大物流大商贸基地、新型业态金融中心、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赣县区:围绕建设“中国稀金谷、客家生态城”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创新战略,以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建设和服务为重点,加快稀土产业链向后端延伸,提升中重稀土核心竞争力,探索工业、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聚力打造国家级稀金产业中心、康养基地、文化生态旅游基地。

        赣州经开区:围绕建设“高端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加强新能源科技城、电子信息产业园、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汽车研发设计、现代物流业、跨境电商、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服务、文化体验等服务。

        赣州蓉江新区:围绕建设“高端服务集聚区、城市发展新核心”的发展定位,坚持科创驱动的理念,重点发展金融商务、数字经济等产业,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坚持文化旅游业差异化发展,培育自然风光、都市商业、都市文化相融合的现代时尚都市文化旅游品牌。

        (二)两翼齐飞

        “十四五”时期,大力推动南北两翼服务业快速发展,形成两翼齐飞新格局。

        南部之翼:推动信丰和“三南”加快发展。支持信丰县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先行区,推进龙南市、全南县和定南县一体化发展,全面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稳步推进信丰县和“三南”基础设施、城镇体系、文化旅游和公共服务等发展。充分发挥四市县世界橙乡、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等优势,打造大湾区生态康养后花园和休闲旅游、红色研学目的地。深化与大湾区交流合作,积极培育以现代物流、高技术服务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

        之翼:推动瑞兴于“3+2”经济振兴试验区加快发展。全力推动瑞金市、兴国县、于都县、宁都县、石城县联动发展,推进产业一体化布局,在红色文化和旅游等领域实现协同发展,提升红色旅游业发展规模和层次,培育国内有影响力的“赣南红培”和“长征品牌”,打造赣南苏区红色旅游核心圈,建设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

        (三)两组团协同

        大力推动“会寻安”和“大上崇”两大组团发展,加快形成服务业组团协同创新发展的新格局。

        “会寻安”组团:建设生态服务业集群。大力实施“生态+”“+生态”,推动生态农业品牌化、制造业绿色智能化、生态旅游全域精品化。充分利用“会寻安”三县红色资源和生态资源,打造会昌“风景独好”“寻乌调查”和安远“东江源头”品牌,不断提升“会寻安”的知名度。

        “大上崇”组团:建设幸福产业集群。创新“生态+幸福产业”发展模式,推进“幸福产业长廊”建设,做好齐云山、君子谷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民宿经济、体育经济等新业态,做旺油画、奇石、钨工艺品交易市场,打造幸福产业高质量集聚发展样板。

        四、重点任务

        立足赣州发展实际,以促进经济转型和改善民生为导向,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共同发展,形成优质高效、布局合理、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

        (一)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促进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从设计、生产到营销的全业务流程融合,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1.现代金融

        持续培育赣粤闽湘四省通衢区域金融中心,着力打造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赣州样板”。力争到2025年,金融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5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7.5%左右,形成与赣州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机构体系,将赣州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区域性现代金融基地。

        优化金融空间布局。重点建设赣州蓉江新区金融商务核心区、章贡区金融商务中心、赣州经开区数字金融区、赣县区稀有金属产业金融综合服务台以及南康区内陆港口金融示范区。推动打造金融总部中心与高端商务中心,中高密度金融中心与高端商务中心,吸引金融及高端服务业总部聚集,营造国际商务氛围核心,打造城市地标。

        完善金融组织体系。积极争取区域性、功能性金融机构总部落户。加快完善各类金融组织,引导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向县域、农村延伸,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积极发展金融控股集团、民营银行等新型地方性金融机构,积极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金融机构。

        推广普惠金融发展模式。以数字科技助力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健全广覆盖多层次普惠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各类普惠金融机构作用。完善普惠金融支撑配套,建设普惠金融智慧服务平台。深化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服务,加快开展“信易贷”“小额信贷”工作。创新涉农普惠金融产品,延伸下沉金融网点和服务。

        建立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升级计划,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引导企业有效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和引导企业利用海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挂牌。引进和培育各类投资机构,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优势行业的中长期信贷支持。推动信贷产品转让等市场建设。

        推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金融合作交流,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外溢金融资源转移,吸引一批金融机构后台中心落户赣州。加快推动赣粤闽湘四省九市区域金融合作,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创建金融智库研究机构与智能化产业金融服务平台。

        专栏1 现代金融发展重点

        现代金融园区建设工程。高标准建设蓉江新区金融商务核心区、章贡区金融商务中心,做大赣州苏区振兴并购基金园,打造全市普惠金融示范区,做强赣州经开区数字金融产业园,打造南康区港口金融、贸易金融示范区。

        普惠金融支持创新行动。推动农商银行设立普惠金融部,其他银行成立小微企业服务内设机构,有条件的银行设立“科技支行”“生态支行”;开发政银合作信贷产品,推广“科贷通”“赣知贷”等科技金融产品;做实做强地方法人机构,推进赣州银行上市融资,申报设立瑞金证券、瑞京基金、瑞京人寿,“多县一行”村镇银行制试点,探索新设村镇银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一批支农惠农金融产品,各银行围绕重点产业和特色农业,研发贷款期限与生产周期相匹配的专属产品;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率,创新开发收入价格、气象指数类保险,推广“保险+期货”项目。

        金融市场开放行动。加大与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机构合作设立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支持粤港澳金融机构参股赣州地区金融机构;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重大能源、矿业、基础设施和科技等项目的投资合作,重点发展跨境交付、资产管理、金融服务外包、金融中介和咨询等业务。

        2.现代物流

        以提升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关键,加强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现代物流企业和产业集聚区,大力创新物流业态模式,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

        合理布局现代物流体系。优化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加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和内河航道的规划建设,强化赣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通道建设,构建区域内横贯东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内畅外联的综合物流设施网络。依托内陆港,扩大铁海联运班列规模,深化与沿海港口合作,完善以江海直达、干支联运为主的集装箱多式联运体系。提升物流枢纽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物流信息资源。支持物流和供应链企业应用物流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探索发展智慧物流生态体系。

        培育壮大物流市场主体。积极引导物流企业整合功能、延伸服务,加快向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转型。鼓励物流企业资产重组,建立物流企业联盟。鼓励本地物流企业“走出去”,增强自身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力争到2025年,建设3家省级示范物流园区,A级物流企业总数达80家,社会物流总额达18000亿元。

        积极发展专业物流和物流新业态。推进“互联网+货运物流”模式创新,发展云仓、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积极推广“生冷+冷链宅配”“中央厨房+冷链配送+物流终端”等冷链物流新模式,加快构建供销城乡冷链物流网。推动发展特色农产品物流、家具物流、矿产资源物流等专业物流,提升发展商贸物流和快递物流。积极开展保税物流和跨境电商物流。拓展供应链物流,完善供应链物流各环节的衔接与共享。积极争取创建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城市。

        专栏2 现代物流重点工程

        物流中心建设工程。支持南康桥口物流园,南康新零售物流仓储中心、赣州智创公路港、赣州九福集团上犹物流基地、安远县电商快递物流园、兴国县赣闽国际陆港项目、赣州综合物流园(传化三期)、顺丰创新产业园、龙南综合物流园、臻顺智慧物流园、中国(赣州)华东国际商贸物流城二期等11个物流中心;推动赣州国际陆港多式联运信息中心平台、赣州智慧供应链物流园、石城县智慧物流产业园等3个智慧物流工程建设;发展信丰县温氏食品冷链物流配送项目、赣州中心洞库冷链物流暨产业园区、会昌县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园、江西供销(全南)冷链物流园、寻乌县冷链物流及农产品集散中心、定南县供销冷链物流园等6个冷链物流工程。

        物流市场主体培育工程。重点支持传化集团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到赣州设立营运中心、转运中心、分拨中心等机构,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物流集散和仓储功能。

        3.研发设计

        以“设计产业化、产业设计化”为导向,加强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加大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力度,推动赣州工业设计产业走在全省前列。

        引进培育工业设计机构。围绕“1+5+N”产业体系,积极认定市级和申报省级、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科学布局和创建专业特色工业设计中心,推动建立一体化的工业设计配套服务体系。鼓励创客和自由职业者将工作室、个体户注册为工业设计企业。

        提升设计协同网络化水平。推广“互联网+工业设计”,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探索建设线上线下开放性共享平台,发展众创设计、众包设计、定制化设计等新型服务模式。推广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设计,增强信息化方案设计、系统开发和综合集成能力,提供面向细分行业的研发设计、系统优化、设备管理、质量监控等云制造服务。鼓励工业设计企业和机构联合建立网上设计平台,开展设计协作。

        繁荣工业设计服务市场。加快推进工业设计向涵盖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等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推动设计产品多样化、标准化,提升供给质量。发挥“工业设计创新券”作用,鼓励工业企业与工业设计机构加强对接,购买设计服务,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交易市场,鼓励工业设计成果通过市场渠道合法转让。积极举办工业设计展会,搭建设计机构、企业与市场对接平台。

        专栏3 研发设计重点工程

        研发设计企业培育工程。引导和支持总部企业在赣州设立研发机构。支持研发型企业参与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建设。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

        研发设计机构培育工程。认定一批市级工业设计中心,择优推荐申报一批省级、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继续培育壮大南康(家居)特色小镇工业设计中心(基地)等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促进赣州工业设计产业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4.科技服务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发展检验检测、环保科技等科技服务,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打造赣粤闽湘四省通衢区域科技服务基地。

        检验检测。推进国家油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江西)建设,促进赣南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开放检验检测资源,建设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发挥mobile28365-365_bt365如何_beat365官网在线检验检测创新联盟作用,有效整合有色金属、环境保护、医疗医药、食品安全、家具家装、建筑建材及机动车等行业的检验检测资源,完善公共检验检测认证计量服务体系,打造南部地区检验检测知名品牌。

        知识产权转化。构建全链条的知识产权转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知识产权申请与诉讼代理、信息检索分析、数据加工、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服务,建设专利运营和产业化服务平台。加大对专利代理服务和知识产权维权服务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国家钨与稀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平台作用。

        科创成果转化。完善赣州科技服务大市场,举办国家级大院大所产业技术进赣州及科技转化服务、科技成果在线对接、高校科技成果对接等活动。积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深化科研资产管理改革,着力增强省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国家专利技术(江西)展示交易中心、省技术交易市场等平台的服务功能。

        环保科技。励节能环保企业加大技术和产品研发力度,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诊断、节能评估、节能环保融资、第三方检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服务模式。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市场化,支持在环境治理重点领域开展第三方运营服务。加快发展碳资产管理、碳排放权交易等服务。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组建新型科技服务机构,培育和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支持高校及科研机构开放科研资源,面向市场提供专业化的科技服务。大力培育科技服务型企业,鼓励企业建立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科技咨询服务,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专栏4  科技服务重点工程

        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推进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赣州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稀金科创城、中国稀金谷中科产业育成中心、启迪科技城、国家高层次人才科创园等建设,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建设水平,推动更多国家级大院大所落地赣州;推动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平台、服务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

        知识产权强化工程。建设中国(赣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维权援助工作站,搭建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和服务平台。

        成果转化能力提升工程。建立线上线下互联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0项,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业服务机构1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0亿元。

        5.服务外包

        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拓展高端服务外包市场。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外包业务规模,大力发展软件、信息技术、研发设计、互联网、医疗等领域服务外包,创新发展众包、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新模式。培育一批服务外包示范企业,创建一批服务外包示范园区,打造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专栏5 服务外包发展导向

        开展服务外包试点示范。建设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一批服务外包集聚区,引进一批服务外包企业,打造一批服务外包公共平台,支持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服务外包“走出去”。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利用贸易、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对外投资合作和对外援助等多种手段开拓国际市场。鼓励服务外包企业积极参加服贸会等国()内外重点展会,宣传推介赣州服务品牌。

        6.人力资源服务

        优化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业态,引进国内外顶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动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力资源培训提升等定制化高端服务发展。结合赣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一园三区”建设,瞄准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发展人才招聘、创业指导、服务外包等服务,重点培育瑞金、龙南分园区等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活力、有效益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提升服务质量,强化客户关系,降低交易成本,推进赣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区域性人力资源聚集高地。

        专栏6 人力资源重点工程

        人力资源园区建设。大力推进赣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根据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需要,推动建设一批有规模、有影响力、有辐射力的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到2025年,培育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行业龙头企业和知名机构30家。

        引进培育服务人才。实施更加开放的服务业人才引进与培育政策,加快引进培育一批服务业行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技能型人才等。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金秋招聘月”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推进市县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加快村(社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

        7.现代会展

        壮大会展业市场主体,着力招引和培育一批理念先进、多元发展、模式创新的龙头会展企业。培育优势会展品牌,办好赣南脐橙网络博览会、旅游文化节、客家美食节等节会活动,承办一批大型国际活动。创新会展发展模式,推动传统会展项目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大力发展智慧展览、线上展览,推动办展设施循环使用。推动构建会展产业链,发展与会展相关的广告、策划、礼仪、咨询、公证、通关等中介服务业,推动会展经济向专业化、国际化、数字化发展。

        专栏7 现代会展重点工程

        完善基础设施。按照国际一流会展硬件标准,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赣州国际会展中心,在瑞金市建设国际红色文化博览园。鼓励其他县(市、区)建设特色会展场馆,完善配套设施。

        培育会展品牌。重点打造“中国稀土产业博览会”“世界钨都博览会”“赣南脐橙网络博览会”“国际客家风情博览会”“瑞金国际红都博览会”“中国(赣州)家具产业博览会”“客家恳亲大会”等会展品牌。

        8.数字信息服务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行动计划,聚焦区块链+AI、信创+网安、北斗+时空大数据等,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推进生活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赣州“城市大脑”,打造市级统筹部署、市县共建共享的新型智慧城市平台。加快培育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信息服务。积极发展数据采集、存储、加工、交易等业务,培育大数据应用和服务产业。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不断深化区块链在政务服务、数字金融、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专栏8 数字信息重点方向

        大数据云计算。加快蓉江新区赣州大数据产业园与数字诚信应用体系建设,引进培育数据采集、存储、挖掘、交易、安全等新型数据服务模式和企业,研发推广大数据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应用。到2025年,大数据云计算产业集群规模突破200亿元。

        移动物联网。加快章贡区软件物联产业园建设,培育物联网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基础元器件等产业集群,在智能消防、智慧路灯、智慧旅游等领域打造应用品牌。到2025年,移动物联网产业集群规模突破400亿元。

        企业上云。推进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综合节点应用服务平台、江西信息安全产业园工控安全平台等项目建设,打造自主可控云、政务云、政法云、社保云、工业云、农业云、交通云、教育云、旅游云等特色主干云。到2025年,累计推动1万家中小企业上云,培育20家上云标杆企业和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企业。

        (二)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

        运用现代服务理念、经营模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产品和业态创新,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1.文化旅游

        充分发挥全市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以客家文化、宋城文化、阳明文化为特色的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力争到202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以上,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1.7亿人次,年均增长5%,总收入达到18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5%

        培育精品文化旅游品牌。充分发挥赣州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丰富红色、宋城、客家、阳明“四大文化”品牌内涵。重点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创新高地,不断加强红色精品景区建设,完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提升红色旅游业发展规模和层次,打造全国红色旅游一线城市;推进江南宋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建设;打响“客家摇篮”品牌,打造世界客家文化传承示范区;开发阳明文化精品研学路线,打造阳明文化国际旅游胜地。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持续深化“城市15分钟、农30分钟”文化圈建设,推进赣州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加快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增强公共文化供给能力。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偏远地区、弱势群体倾斜。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建设城乡一体、区域均衡、人群均等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做大做强文化旅游市场主体。采取“一企一策”等方式,支持龙头企业加快科技、管理、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壮大骨干文化旅游企业。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兴办小微文化企业。深度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创新开发文旅产品,厚植新兴文化业态。

        深化“+旅游”产业融合创新。按照“+旅游”的理念,推动工业、农业、林业、科技、教育、体育等行业与旅游的跨界融合,打造一批产业要素齐全、产业链条完备、公共服务完善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大力推进红色教育发展。高标准打造瑞金干部学院、寻乌干部调查学院、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开展红色教育培训或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发展红色研学实践教育,建设全国知名红色研学教育基地、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和统一战线共识教育基地,串联市域内代表性红色旅游景点,推介若干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

        专栏9 文化旅游重点方向

        品牌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建设:推进长征步道建设、纪念场馆建设、标志性园区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历史步道瑞金段—于都段示范段、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改扩建、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展陈提升、瑞金中央红军长征决策和出发重点展示园、兴国革命烈士纪念馆展陈提升、兴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准备重点展示园、兴国长征IP、会昌红军长征遗址遗迹展示提升、宁都反“围剿”战争、寻乌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等项目,打响“共和国摇篮”“红色故都”“长征集结出发地”“苏区干部好作风”“风景这边独好”“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等红色旅游品牌。宋城文化品牌建设:高标准对宋城墙、郁孤台、八境台等进行整合打造,推进江南宋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客家文化品牌建设:支持深入推进民宿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化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传承传统客家文化与习俗,办好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提升全南雅溪古村、龙南围屋民宿小镇等客家文化旅游项目,打造一批客家文化品牌,联动大湾区开展客家文化旅游交流,打造世界客家文化传承示范区。阳明文化品牌建设:支持丫山、阳明湖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深入挖掘阳明文化,推进玉石仙岩等项目载体建设,开发阳明文化精品研学路线,常态化举办阳明文化节事和国际性学术论坛,打造阳明文化国际旅游胜地。

        硬件提升。推进设施空白或不达标的县级公共文化场馆建设提升;打造集人文与观光功能、文化与艺术功能、传承历史及客家文化精神功能于一体的戏剧小镇,开展戏剧创作、戏剧演出、人才培训;支持VR旅游开发、红色IP、红色文旅产业智联网等项目建设;加强餐饮设施、旅游住宿设施、商品购物、文旅演艺等项目建设。

        主体培育。大力扶持以赣州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本土龙头企业,支持mobile28365-365_bt365如何_beat365官网在线及各县(市、区)文化旅游投资集团、章源、淦龙、沃泰等一批文化旅游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支持文创企业和机构研发生产、展示陈列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创产品。

        融合创新。大力推进“旅游+乡村”“旅游+夜游”“旅游+体育”“旅游+工业”等项目提升工程。推进县(市、区)乡村旅游重点乡镇建设;打造全南攀岩、定南足球等一批户外运动基地;发展夜市、夜食、夜展、夜秀等夜间游乐项目;建设好定南岿美山工矿时代等工业遗产游项目,发展一批工业购物游、工业科普游、企业文化游、工业遗产游、旅游装备制造等多主题特色工业旅游产品。

        红色教育培育。重点建设瑞金干部学院、于都长征学院、信丰油山游击干部学院、兴国苏区干部好作风学院、寻乌调查学院、会昌风景独好干部学院、宁都红色教育培训学院、安远朱德天心整军干部学院、崇义赣南三整干部学院、大余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红色教育培训学院,构建具有教育、研究、宣传和管理等综合职能的长征学院体系。

        2.现代商贸

        围绕扩大内需、适应消费方式转变的要求,深入实施商贸消费升级行动,积极培育新消费新供给,构建差异化、特色化、便利化的现代商贸服务体系。

        推动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推动建设一批高品位特色商业街区、大型商业综合体,引进京东、苏宁等知名企业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做好各县(市、区)商业综合体规划,激活商业发展活力。完善便民服务设施,引进全国知名连锁便利店,支持本土社区蔬菜便利店发展,构建“中心城区10分钟便民生活圈”。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体验式、交互式、综合型旅游体验项目,做大旅游消费市场。

        做大做强商贸主体。制定政府采购支持商贸企业发展政策,支持我市商贸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批十亿级、百亿级商品市场,每个县(市、区)至少引进和培育一个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吸引大型实体零售和网络零售龙头企业在我市设立法人公司或结算中心。鼓励本地商贸企业“走出去”,增强辐射能力,提高自身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推动传统零售业态改造升级。加快实体商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大力推进一批无人便利店、盒马鲜生、专卖体验店等新零售商店建设,推动传统零售向个性化、体验式服务转变。促进电子商务繁荣发展,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邮政在乡”、升级“快递下乡”服务,加快跨境电商发展,创新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零售业务,鼓励跨境电商设立海外仓、体验店,打造一批品质电商、品牌电商,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

        专栏10 现代商贸重点工程

        商贸服务发展工程。规划建设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区,全面完成县乡老旧农贸市场改造,实施城乡配送物流网络提升工程、市场提升改造工程。到2025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00家以上,力争新增城市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区各40个以上,培育2家年营业额亿元以上餐饮龙头企业,四星级酒店达50个以上,打造赣州商圈。

        传统零售改造升级工程。实施一批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县项目,建成一批电商直播及兴农扶贫示范基地,建设一批仓配一体智能云仓,推进中国(赣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开展多业态跨境电商进出口,做大主导产业B2BB2C跨境电商出口总量,打造区域性跨境商品集聚中心。

        3.健康养老

        聚力融合大湾区健康养老产业,探索康养融合新路,培育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产业基地、领军企业和典型产品,形成一批应用试点示范推广成果,把赣州打造成国内知名的健康养老基地和大湾区生态康养后花园。

        发展健康养老新业态。规划建设“大上崇”“会寻安”等康养产业区,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旅游康养、温泉康养、中药康养、富硒康养等业态。引进国内知名养老投资集团投资建设康养综合体,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健康管理、健康文化、健康旅游等融合发展。

        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深化国家医养结合和安宁疗护试点,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以多种合作形式进行联合、协作,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旅居养老产业,提供集养老、度假、休闲于一体的候鸟式养老服务。

        造医药及大健康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高端医疗器械、重大公共防护类产业,积极招引优质医疗企业落户,推进药品研发生产向种植、医疗服务及康养延伸拓展,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重点生态旅游资源有机结合,鼓励有条件的景区重点开发中医药养生、盐浴养生等特色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项目。

        发展康养旅游产业。充分利用生态优势、温泉资源、美丽乡村、客家风情,结合景区、特色小镇等建设,加大“旅游+健康+养老”融合发展力度,推动打造温泉养生旅游项目、老年健身项目以及知名森林康养品牌。鼓励各类市场主体以品牌为纽带,积极营建特色康养品牌基地、企业、产品和服务,带动全市旅游康养产业融合发展。

        专栏11 健康养老重点工程

        康养服务推进工程。实施全南县鼎龙国际康养社区、南康区康养中心、定南县岭南康养谷、赣县区会仙谷三期康养中心、章贡区天同养老中心、于都县至善健康养老中心等特色健康养老重点项目,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康养后花园。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新建mobile28365-365_bt365如何_beat365官网在线老年公寓护理型养老服务中心,支持发展集中运营的社区嵌入式、分布式、小型化、连锁化的养老服务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小微服务网点,构建体系完整的养老服务骨干网。

        医药产业持续发展工程。加快章贡区南方区域性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和高端仿制药、创新药产业基地及会昌县中成药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建成覆盖市县乡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全省重大公共卫生防护类产业生产基地。推进济民可信(瑞金)食品医药科技产业园等建设。

        康养旅游产业建设工程。重点打造石城九寨、安远三百山、崇义阳明正颐康养中心、上犹阳明·天沐温泉度假村、寻乌青龙岩旅游度假区、寻乌东江源温泉养生小镇、龙南市绿天泉温泉度假村等温泉养生品牌;开发一批适应老年人的体育产业,推进市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和一批垂钓、漫步、登山等健身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森林康养品牌发展战略,加强森林康养知名品牌培育。

        4.教育培训

        依托赣州教育资源富集优势,大力发展教育服务业,打造赣粤闽湘四省通衢区域最具影响力的区域教育服务中心。

        做优基础教育。构建公平有质量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全面建成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覆盖城乡、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大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扩充城区(含县城区)教育资源,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补齐乡镇学校短板,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和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体系。扩充特殊教育资源,促进特普融合。

        做大做强高等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引导市属、驻市高校围绕赣州产业布局,调整专业设置,引进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到赣州设立分校或合作办学,建设“一流学科”。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职、高职、本科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标准推进赣州职教园区建设。优化院校布局和专业结构,建立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机制,加强精品专业建设,创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专业。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进一步改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教育城域网、校园网、赣州智慧教育云平台、“三个课堂”等工程建设与应用,打造“智慧教育”示范区。

        专栏12 教育培训重点工程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程。推进建设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幼儿园升等创优,力争全市省级示范园达到40所以上、市级示范园达到400所以上;大力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大力引进国内优质教育品牌,大幅度提升赣州高中教育水平。

        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推动落实“双万计划”,深化部省共建江西理工大学,支持江西理工大学与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共建稀土学院,支持赣南师范大学申报博士授予单位、赣南医学院更名为赣南医科大学;支持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开展高层次稀缺型应用型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提质创优工程。申报设置赣州应用科技职业学院和瑞金、安远远恒佳职业学院等若干高职院校,推进每个县(市、区)办好1所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中等职业学校,推进赣州卫校整体迁建兴国县。

        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重点打造“智慧教育”示范区和赣州“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进“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形成较为完备的“云、网、端、师”信息化服务体系;打造20个“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深度应用的高端智慧校园示范区(校)、区域性信息化师资基地和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

        5.家政服务

        增强家政服务有效供给,支持中小家政服务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鼓励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积极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家政服务新业态。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素质,推动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增设一批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建设家政产教融合、人才培训等实训基地。优化家政服务发展环境,推广使用家政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明确家政企业应与消费者签订家政服务协议,公开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服务要求。

        专栏13 家政服务重点工程

        家政企业培育工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举办家政服务类职业院校,将家政服务列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优先领域。到2025年,新增2个家政服务业龙头企业、100个家政服务社区示范点。

        家政服务信息工程。实施家政服务业公共平台、公益性信息网络平台创建等工程。

        6.体育服务

        开展“体育+”行动,推动“体育+医疗”“体育+旅游”“体育+教育”等,推动相关业态融合发展,重点支持定南足球融合发展。充分利用自然、人文资源,规划建设特色体育休闲运动线路及产品。加强城乡居民基本体育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服务,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城市。

        专栏14 体育服务重点工程

        “体育+旅游”融合工程。继续培育和推介体育旅游精品景区、精品线路和体育旅游目的地等项目,推进崇义县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大余丫山风景区以及瑞金市红区运动休闲旅游线路等项目建设,示范引领全市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体育场馆服务升级工程。组织公共体育场馆申报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加强指导、强化监管,督促体育场馆加强开放服务,提高场馆运营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经营管理公共体育设施。

        7.物业服务

        提升物业服务专业水平,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增加信息咨询、房屋中介、居家养老、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特约服务,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将保洁、秩序维护、绿化亮化、二次供水、公共设施维修等服务事项委托专业机构管理,引导服务业企业开展技术革命和设备更新,力争建设2-3个“智慧物业服务”和“智慧安防小区”示范项目。鼓励和引导物业服务企业通过加盟、兼并、重组等方式,加大市场资源整合力度,推动物业服务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建立物业服务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平台,健全物业服务行业信用体系。

        8.中介服务

        积极发展工业设计、工程咨询、高新科技等知识密集型中介机构,促进服务品种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加强与国内着名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设立从事研究、开发、设计的中介机构。重点扶持一批水平高、理念新、规模大的会计、房地产、高新科技中介企业向集团化、综合化方向发展,鼓励其向周边拓展业务。积极引进国内外着名的会计、法律、咨询、评估、勘察设计、检测等中介企业,规范引入代理、代办、经纪、拍卖等商品市场的中介服务。

        五、重大行动

        (一)消费扩容提质行动

        畅通大件商品消费链条,支持各地开展以旧换新、汽车下乡等活动。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支持乡镇商贸中心建设。鼓励实体商业借助新技术或第三方平台拓展新模式。鼓励企业运用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快实体商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打通城乡流通“微循环”,提高流通效率。优化消费环境,加强消费信用和标准体系建设。提升中心城区高端消费产业链,高标准打造一批现代商圈、特色步行街、商旅文融合发展示范区,繁荣发展夜间经济,规范发展地摊经济。

        (二)标准和品牌创建行动

        加快服务业标准化建设,鼓励企业、园区开展国家级、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引导和支持行业协会、服务企业积极参与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品牌对服务业转型升级引领作用,鼓励开展服务品牌培育和塑造工作。支持老字号品牌加强与文化创意等现代元素结合,大力开发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符合消费需求的产业和服务,提高老字号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建立健全服务品牌培育、评价、运营及管理体系,引导服务业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加强服务品牌保护力度,依法依规查处侵权假冒服务品牌行为。

        (三)优势企业培引行动

        在服务业重点产业领域,大力培育本土服务业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业企业。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培育一批在细分行业内占据优势的优质企业。鼓励服务业企业兼并重组,对其在合并、分立、兼并等企业重组过程中,发生企业产权转让,涉及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移的,按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四)产业集聚壮大行动

        规划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根据优化空间布局、促进集约发展、提高产业辐射力的原则,重点布局建设一批中央商务区、现代物流园、创意产业园、科技创业园、服务外包基地、文化商贸旅游区、电子商务区等服务业聚集区,将服务业集聚区打造成为服务业发展的先导区、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组织申报一批省服务业龙头企业、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

        (五)产业融合提升行动

        鼓励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家具、服装等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催生新产业、激发新需求,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农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产品耕、种、灌溉、植保、采收、运输、储存、采后初加工等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与智能化。建设国家级赣南脐橙市场,打造赣南脐橙优质产品供应链。推动家具产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深耕“泛家居”产业链,走“家具+家电+家装”融合发展之路。推动服装产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扩大智能化装备的产业化和在纺织服装及相关行业的应用,推进纺织服装智能制造。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市主攻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市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作用,研究制定服务业发展重大战略和政策,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形成统一领导、职责明确、分工合作的服务业发展工作格局。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加大服务业各项工作任务推进落实力度,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切实抓好规划落地。

        (二)加大要素供给

        完善相关重点产业财税支持政策,创新土地资源集约管理方式,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人才聚集机制,鼓励各类服务业经济体开展投资运营活动。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机制和产品,加大对符合条件服务业龙头企业的授信额度和贷款力度,支持国有企业发起组建服务业发展基金。优化土地供应调控机制,创新服务业用地供给方式,充分保障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用地需求,优先支持发展新兴服务业重大项目,提高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

        (三)强化项目支撑

        各地各部门要突出现代服务业主攻方向,把重大项目和工程作为规划实施的重要抓手,围绕服务业重点产业领域和新业态、新模式、新增长点,积极谋划和培育储备一批服务业项目,并加强对服务业重大项目的调度、推进和实施。对建设进度缓慢、质量不达标的要及时清理,对前期工作充分、带动作用强、新谋划的优质项目要及时吸纳。要加大服务业招商力度,加快引进一批业态先进规模较大,影响力强的现代服务业项目。要加强跟踪服务,持续稳定做好政策供给,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有效推进重大项目和工程建设实施。

        (四)规范统计工作

        健全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完善统计分类标准和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统计监测制度,加强大数据在服务业统计中的运用,切实提高服务业统计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实行统计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强化服务业评估体系研究,建立一套科学的服务业指标评估体系和预警系统,准确把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抄送:市委,市纪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赣州军分区,市委

             各部门,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群众团体,新闻单位。

        mobile28365-365_bt365如何_beat365官网在线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科             2021108印发

        关联稿件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