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mobile28365-365_bt365如何_beat365官网在线财政局2017年工作要点

        来源:${currentUser.inDepartmentName!}发布时间:2017-02-23 00:00:00访问量:

        mobile28365-365_bt365如何_beat365官网在线财政局2017年工作要点

        2017,全市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五大发展理念,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若干意见》,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坚持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力服务六攻坚战为主题,贯彻勤争资争项、活财源建设、强民生保障三条主线,实现财政管理、财政改革、依法理财、财政监督、作风效能、自身建设六个新作为(简称坚持一个主题,贯彻三条主线,实现六个新作为),为推进振兴发展、同步小康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2017的总体目标:全市财政总收入计划安排388.3亿元,同比增长6%(同口径增长8.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安排248.1亿元,同比增长2%(同口径增长7.9%)。

        实现上述要求和目标,2017年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力服务“六大攻坚战”

        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适度扩大支出规模,创新财政资源配置方式,破解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瓶颈,落实普遍性减税降费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服务六大攻坚战

        (一)服务主攻工业攻坚战

        1.在加大投入、落实奖补上加力增效。一是着力助推主攻工业三年翻番”。2017年再增加安排资金10亿元,扩大工业发展基金规模。安排资金2.13亿元,支持稀土钨深加工及应用产品奖励、工业项目技改、标准厂房建设、中小企业发展、出口创汇补贴、企业上台阶。落实《赣州财政支持工业发展50条政策措施》奖补政策。鼓励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采购本地产装备、产品及服务,支持培育更多“百年老店”。二落实普遍性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持续为实体经济减负。建立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减少涉企收费自由裁量权,让企业和群众得到实惠,为市场添活力。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着力降低企业成本,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力度,取消财政补贴维持低效和过剩产能企业运营的做法。三是制定更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结合我市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建立制造业、金融、建筑、科技、医疗等行业人才专家库。凡入选市级库的人才,对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由受益财政奖励。

        2.在推进财政、金融结合上加力增效。一是继续推进“五个信贷通”,加大“金信保”保证保险力度。将“小微信贷通”和“创业信贷通”最高贷款限额分别提高至400万元、100万元,创新政银保合作模式,探索建立政府、银行及保险等多方参与、风险共担的风险缓释机制,“五个信贷通”力争发放贷款220亿元。二是大力拓展担保业务,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的担保支持,切实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金盛源担保公司力争实现担保发生额45亿元,在保责任余额60亿元,累计担保额115亿元,加快筹建注册资本金达30亿元的金盛源担保集团。三是加快政府投资产业基金项目落地。充分运用好51支总规模达1400亿元的政府投资产业基金,采取阶段参股、跟进投资、夹层基金、风险投资、私募投资等方式,建立项目库,推进基金项目化、实体化。

        (二)服务精准脱贫攻坚战。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80亿元,用于“五个一批”脱贫攻坚。一是发展生脱贫2017年再增加安排产业扶贫信贷通风险缓释金10亿元,撬动银行贷款80亿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统筹安排蔬菜产业发展资金3.2亿元,支持每个县发展蔬菜基地5000亩,争取2018年全市规模达到10万亩。将新增2亿元原中央苏区补助投入全市932个贫困村整村推进脱贫攻坚。安排1.25亿元支持油茶产业发展。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推进金融精准扶贫。二是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市县两级财政统筹安排2.5亿元为农村和城镇贫困人口解决医疗保障难题,其中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购买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分别提高到180/人、120/人。三是发展教育脱贫。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继续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和贫困家庭高考入学政府资助政策,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四是生态补偿脱贫。安排资金1.64亿元,用于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安排奖补资金7300万元,用于新农村村点建设垃圾处理。垃圾治理。五是易地搬迁脱贫。继续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完成8661套农村保障房建设任务。

        (三)服务新型城镇化攻坚战。大力推广PPP模式和政府购买服务,加大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筹措资金高标准建设蓉江新区和高铁新区,加快赣县区、南康区融入主城区步伐,推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全面落实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支持打造商业气息浓厚又兼具宋城特色的“一横两纵”赣州样板。统筹安排3.6亿元,支持中心城区绿化景观提升、垃圾中转站(处理场)、城区立面街道整治、易涝点改造等民生工程建设和城市维护。统筹安排3亿元支持全市5000个村点建设,纵深推进“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安排1.7元加快推进示范镇建设。

        (四)服务现代农业攻坚战。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有条件的县乡规划建设农业园区。强化对赣南脐橙、油茶、白莲等优势农产品延伸产业链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农村新业态。统筹安排7000万元,支持柑橘黄龙病防治及刺葡萄、百香果、猕猴桃等接续产业多元发展。支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积极跟进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改革工作。扩大农业政策保险覆盖面,构建农业担保体系。

        (五)服务现代服务业攻坚战。新增设立市本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引导基金5亿元,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动构建“一核三区”。积极推进国家级物流园区、区域电商平台建设。安排1.7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积极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在“两城两谷一带”建设中融入金融、旅游、文化与社区功能,打造产业生态圈。安排专项资金,鼓励物流产业发展。支持农村物流站点建设,助推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

        (六)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加大财政统筹力度,协助交投集团做好融资,积极落实国省道及农村公路市级补助资金,助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加快建设(改扩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国省道和农村公路、黄金机场改扩建,统筹资金支持公交城市试点、“宽带中国”示范城市试点。安排4.8亿元县乡村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提升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市县财政筹集航空发展资金1.45亿元,保障航线运营。安排1.17亿元用于公交车购置、公交场站建设和运营亏损补贴。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田灌溉能力。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获批国家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试点为契机,叠加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政策、资金,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双提升。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试点。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加强绩效评价,用活用好中央20亿基础奖补资金。统筹运用财政资金,积极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建立稳定多元的投入机制,促进试点工作取得实效。推进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制定《东江流域生态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管理制度,用好东江流域生态补偿资金5亿元,调动各源区县积极性,确保流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统筹安排2亿元,推进全市60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加强资金跟踪问效,推进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防治。

        二、勤争资争项,不断实现政策红利最大化

        持续加大“北上”争资争项力度,用好用活《若干意见》支持政策,实现政策红利最大化,密切跟踪上级财政动态,争取优惠政策、项目资金、先行先试等支持。

        (一)积极争取产业发展资金。争取上级资金助推“两城两谷一带”、赣州港建设。争取上级加大对国家级经开区和赣州综保区、赣州高新区、瑞(金)兴(国)于(都)经济振兴试验区、赣州“三南”(定南、龙南、全南)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的支持力度,提升重大平台承载能力。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各类产业基金支持。密切跟踪中央财政设立的PPP引导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省财政设立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基金、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筛选推荐项目,争取上级产业引导基金向市、县产业(项目)倾斜,助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

        (二)积极争取重点项目资金抢抓国家提高三四线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之机,争取各类一般性转移支付,促进我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争取上级进一步加大对我市均衡性、扶贫开发、革命老区、流域生态补偿、农业人口市民化、区域发展等转移支付力度,提升全市财力保障水平。争取“十三五”期间中央彩票公益金对我市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支持,组织好在我市召开的全国彩票公益金项目现场会。争取资金开展低质低效林改造、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等。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将我市部分县纳入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调整范围。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转贷额度,2017年争取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和置换债券100亿元以上,降低利息成本,优化期限结构。

        (三)积极争取先行先试改革。研究跟进中央关于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地方税体系完善等改革和省以下税收收入划分改革动向,争取在环境保护税、社会保障税、个人所得税等改革开展试点。实施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试点、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试点,争取后续奖补资金。

        (四)发挥争资争项考评效用。积极落实《“北上”争资争项工作的考评办法》,加强各县(市、区)、各部门协调配合,积极对接汇报,形成争资争项合力,调动各地各部门“北上”争资争项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活财源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优化传统财源,做强支柱财源,涵养新兴财源,激发内生动力,不断提升财源体量与质量,形成“经济增长—财政增收”的良性循环新格局。

        (一)强化措施培育总部经济财源。持出台更加优惠的总部经济发展政策,充分利用赣州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以及财政、投资等特殊扶持政策的叠加效应,鼓励“南下”招商,落实招商引资奖励措施,保障招商引资工作经费。安排5000万元总部经济专项资金,重点围绕金融、电子商务、物流、央企入赣、赣商回归等,吸引海内外总部企业和企业集团入驻。积极创新总部经济发展方式,注重引进税收见效快、前期建设周期短的总部项目,争取企业将总部(区域总部)、结算中心和股权转让、基金交易等税收高产出环节转移到我市利用鼓励类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支持市内现有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发展成总部企业。充分利用证监会为贫困地区企业上市开辟的“绿色通道”,安排上市奖励资金,支持和鼓励市内外企业我市注册上市。

        (二)积极稳妥调控房地产支柱财源。强化政策调控,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根据房地产市场状况,及时把握土地收储、出让节奏,支持加快蓉江新区土地收储。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和土地出让欠款催收力度,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有效扩大购房需求,支持库存较高的县(市、区)出台农民工进城购房鼓励措施。研究商业地产去库存的政策措施,把握国家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的契机,继续对棚改户实行货币化安置,支持中心城区房屋拆迁实行货币化安置。发挥住房公积金调控作用,2017年争取归集住房公积金41.15亿元,发放贷款30亿元,个贷率达到118%,满足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需求。

        (三)激发创新活力发展新兴财源。抓住新经济时代机遇,大力支持发展培育新经济新动能。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对处于起步阶段的新经济市场主体,在税费政策、金融服务、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安排8910万元支持科学发展、财源建设,激励县(市、区)培植财源积极性。完善创新驱动政策支持体系,健全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的科技投入体系。安排创新驱动奖补资金7000万元,落实科技协同创新、科技创新券、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进口设备购置贴息、大学生科技创业扶持等奖补政策。支持“两城两谷一带”及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科研院所研发,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托设立的工业发展引导基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江西百富源新材料创业投资基金、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加大对我市工业企业、科技型企业和新材料行业投资力度,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

        四、强民生保障,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拓宽民生投入渠道,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为百姓撑起民生“幸福伞”。

        (一)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倾斜。集中财力向社会事业发展薄弱环节和困难群体倾斜,补齐民生“短板”,争取全市民生投入超过58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以上。在落实好省50项民生工程基础上,统筹市级资金42.85亿元,重点抓好市40件民生实事的落实。安排专项资金6.49亿元,支持市容市貌提升工程、中心城区“菜篮子”工程、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市民休闲健身公园、贫困人口四道医疗保障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支持赣州城投集团运用市场化运作筹集建设资金,推进中心城区快速路网、中心城区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历史文化街区及百街小巷提升改造工程、赣南职业技术学院等项目建设。落实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待遇水平正常增长机制。统筹资金支持中心城区保障房建设。

        (二)完善社会保险及救助体系。进一步扩大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覆盖范围,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人员等各类困难群体财政补差标准,城市、农村低保分别提高到每月350/人、225/人,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分别提高到每月5100/人、3840/人。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医养结合试点。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持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支持市人民医院新院启用、市妇保院新院建设。探索建立公务员医疗补助制度,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机制,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平稳有序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工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50元。将特困供养人员、城乡低保、城镇重度残疾人等困难居民纳入财政资助缴费范围,资助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三)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加大教育资金投入,确保教育支出增幅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争取我市教育支出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支持学前教育发展,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安排2.7亿元用于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中心城区教育设施等设,推动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新增安排7950万元,对章贡区中心城区2016年至2017年新建学校给予建设补助,缓解学校“大班额”问题。落实公办职业学校生均拨款政策。支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赣州综合文化艺术馆建设。加大科技投入,确保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例达2%,完善科技计划资金管理。提高基层组织建设经费保障,市、县两级财政统筹安排1.06亿元,用于提高村(社区)干部、农村离任“两老”生活待遇以及村(社区)党员活动经费。    五、实现六大新作为,提升财政工作水平

        深入推进依法、科学理财,提升管财、用财能力,力争在“财政管理、财政改革、依法理财、财政监督、作风效能、自身建设”等六个方面实现新作为,不断提升财政工作水平。

        (一)实现财政管理有新作为

        1.加大支出管理度。合理安排扶贫、农业、教育、社保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支出。从严编制支出预算,清理压缩预算项目21项,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盘活存量资金,控制新增存量,对两年以上结转结余资金及时清理,一律收回总预算,并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因素。对年度预算执行缓慢的市本级专项资金,统筹用于“六大攻坚战”支出。大力转变支持方式,将传统直接拨付至企业、项目的资金,逐步转变为采用因素法分配、竞争性分配、产业基金等配置方式2017年市本级选择15项专项资金实行竞争性分配试点。坚持每月对支出进度落后的县(市、区)约谈通报。

        2.实行全过程预算绩效。2017年部门预算编制同步启动绩效目标编审,选择20个项目进行绩效目标批复试点。加强预算绩效运行监控和评价结果运用,拓展绩效评价的广度和深度,实现预算管理与预算绩效有机结合,大力压减对绩效不高项目的预算安排。
           
        3.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格实行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加快债券转贷资金支出进度,做好存量债务置换工作。规范新增债券项目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融资、担保和使用政府性债务资金的监督查处力度。剥离融资平台的政府债务融资功能,深入推进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

        (二)实现财政改革有新作为

        1.推进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大对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进一步推进“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改革,研究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电子化管理。对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及市直预算单位公务卡使用进行考核。执行公务卡结算目录,减少公务支出的现金使用。选择5-10个预算单位试编政府部门财务报告。

        2.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规范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编制,对已纳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且要求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的,按不少于安排资金的50%编制政府购买服务预算。对编入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的项目,无特殊情况未采取竞争性方式实施的,财政不予拨付项目资金。

        3.推进PPP模式实施应用。在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领域,引导各县(市、区)新建项目应用PPP模式。对有现金流、具备运营条件的项目,注重项目运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坚持每季度对各县(市、区)PPP项目实施情况调度通报,安排PPP项目建设扶持引导资金,落实PPP奖补政策,推动更多PPP项目落地实施,力争撬动社会资本投入200亿元以上。

        4.推进财政资金存放管理。规范银行账户开设,加强银行账户管理,推动市财政局下属单位基本户、县(市、区)财政新开设银行账户采取政府采购方式公开选择开户银行。继续执行《mobile28365-365_bt365如何_beat365官网在线本级财政存款激励商业银行支持产业发展实施办法(暂行)》。

        (三)实现依法理财有新作为

        1.坚持依法征收,提高财政收入质量。认真贯彻《预算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法规,遵循经济规律,实现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促进财政收入平稳、持续、健康增长。坚持实事求是,保证收入质量,力2017年税比提高两个百分点。

        2.坚持依法管理,推进法治财政建设。按照《预算法》编制预算,严格执行经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预算,在规定时间内向社会公开审核通过的预决算,督促单位及时公开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按照《政府采购法》,推进依法依规政府采购,及时处理各类投诉,规范政府采购市场。建立健全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重大决策集体研究、监督检查“双随机、一公开”、“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动态管理等制度

        3.坚持依法行政,提升财政服务水平。做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跟踪对接上级下放审批项目。建立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动态更新机制收费清理和监督检查长效工作机制,对市直部门按要求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后出现的经费缺口,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财政保障

        (四)实现财政监督有新作为

        1.持续深入开展监督检查。一是开展对专项资金、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补助资金、农村保障房建设资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资金等专项检查。二重点加大民生资金监督力度,把监督检查贯穿于民生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管理的全过程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监督,密切关注财政资金使用、财税政策执行、“三公”经费支出等问题。

        2.继续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按照上级要求,在财政系统全面推进内控制度建设,制定各类专项风险内部控制办法,建设覆盖各业务系统的内部控制管理平台。结合财政内部风险防控、规范印章、财务、资产管理,将风险防控延伸到财政管理的每个细节,确保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两个安全”。

        3.强化政府工程评审质效。加强评审中心队伍建设,健全政府工程项目预结算评审制度,规范评审流程,创新评审手段。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新一轮中介审价机构入库名单,加强对入库中介审价机构的监督与考核,提升政府工程项目预结算评审质效。
           
        4.推进公务消费网络监管。根据省财政厅统一部署,推进公务消费网络监管平台建设明确主体责任,建立“总额控制、标准设置、三单报账、自动预警、报表生成、督导检查”监管模式,控制“三公”经费。

        5.加强进口产品采购监管。建立政府采购协同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方式,推进市本级进口产品采购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代理采购,探索建立进口产品共享信息平台,加大进口产品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检查力度。

        (五)实现作风效能有新作为

        1.切实改作风提效率。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一个意见、两个办法”以及《市财政局关于落实<关于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见>实施方案》,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让“马上就办、办就办好”蔚然成风,激励干部有“让问题到此为止”的铁肩担当;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等问题,完善“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激励放开手脚、放下包袱大胆干事创业。

        2.狠抓“两个责任”落实。牢牢抓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全面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使班子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责任“三责”联动。把派驻纪检组开展监督执纪问责作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确保“两个责任”落实到位。支持派驻纪检组履行职责,重大决策、工作、人事主动征求纪检组的意见,定期与纪检组沟通。

        3.提高党风廉政建设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围绕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和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负面清单,建立健全一系列党风廉政建设规章制度。强化执行,严格约束,真正把权力关进“笼子”。

        (六)实现自身建设有新作为。

        1.提高机关党建水平。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充分发挥局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财政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党建+”理念,认真落实好“党建+财政发展”“党建+财税改革”等工作,拓展党建活动载体,实现党的建设与财政事业联动发展、相互促进。积极开展党内专题教育,切实提高财政干部的党性修养。切实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正派的同志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2.加强财政队伍建设。继续抓好“理财精细实、为政忠公能”主题实践活动、“五力争效能”竞赛活动。继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与高校联办的方法,打造教育培训的亮点。加强对重大政策理论知识的学习研究,结合工作重点与难点,进一步加大理论调研力度,推出一批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调研成果。加强乡镇财政所及财政队伍建设,开展寻找“最美乡镇财政人”评选活动,举办乡镇财政业务培训班。

        3.推进“五个文化”建设。一是在建立财政学习文化方面。坚持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继续开设“财政青年说”讲坛,出版《mobile28365-365_bt365如何_beat365官网在线财政志》。二是在树立财政廉政文化方面。继续开展“一先双优”、“五进纳言”等活动。严格遵守财政“五严禁、六不准”。三是在提升财政人文文化方面。加强“走廊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品位,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四是在塑造财政服务文化方面。依托局机关“学雷锋乐帮志愿服务队”,继续开展好“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创建活动。五是在丰富财政才艺文化方面。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等文体活动,支持机关各文体兴趣小组开展活动,定期开展“全民阅读”、“职工健身”等活动。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扫码浏览